《营造法式》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营造法式》于元符三年(1100年)完成,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颁行。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重刊。全书共三十四卷,分释名、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等五部分。成为当时官方建筑的规范。除《营造法式》外,还著有续山海经十卷、续同姓名录二卷、琵琶录三卷、马经三卷、六博经三卷、古篆说文十卷。
从唐至宋,中国本土建筑发生了相当的演变和发展,作为处于这一变革时期的建筑技术书《营造法式》,记录了这一时期建筑技术的阶段形态,以及无论在样式上,还是在技术上,这一时期建筑最显著的变化。
《营造法式》的现代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北宋统治者的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所使用的方法,使我们能在实物遗存较少的情况下,对当时的建筑有非常详细的了解,添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书中的记述,我们还知道现存建筑所不曾保留的、今已不使用的一些建筑设备和装饰,如檐下铺竹网防鸟雀,室内地面铺编织的花纹竹席,椽头用雕刻纹样的圆盘,梁栿用雕刻花纹的木板包裹等。
李诫的这部《营造法式》以本身独一无二的价值,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在宋朝,即使是后世,不仅在国内,即使是国外,这部著作对于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元代水利工程技术中关于筑城部分的规定几乎和《营造法式》的规定完全相同。明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也吸收了其中的很多内容,这是就抽象理论而说,实际应用方面也是如此。南宋以来,不少设计精巧、造型别致、风格古朴的古建筑或者根据《营造法式》规程营建,或者在它的基础上演化,无不受其影响。
据说,坐落于河南登封少室山上的少林寺古刹中的初祖庵大殿,就是按照李诫的建筑风格设计建造的。这部《营造法式》,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中的一部珍贵文献,也是世界建筑史中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巨著。它流传到西欧、日本后,曾引起当地建筑界的轰动,成为他们研究、学习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的珍稀资料。
开封“宋都一条街”就是按照《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等古书古画提供的样式,又根据宋代《营造法式》而精心设计的。街宽四十米,全长四百米,占地面积七万多平方米。街道两旁是一片新建的一二层或三四层的各式仿宋的古殿楼阁。这些店铺也大都起了宋代名字,不少售货员身着仿宋古装。街北头路西矗立着樊楼大酒店,这是一组楼群,由东、西、南、北、中五座古楼组成,形似一朵梅花。
樊楼是北宋时期汴梁的第一家大酒楼。当年的汴京有七十二家酒店,樊楼是首屈一指的。如今樊楼的东楼面临大街,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商品,中心楼陈列樊楼的变迁史,三楼布置为李师师的书斋、琴房和卧室,西楼专作酒楼,可容五百名客人同时畅饮,南楼设置仿宋宫廷住房,这里木雕桌椅,富丽华贵,北楼出售钻翠宝石、文房四宝等工艺品。樊楼的对面就是龙亭湖,湖面上建有小亭、小桥,热闹非凡,是中外游人逍遥游览之地。
《营造法式》是一部既有科学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建筑学专著。这一杰作作为北宋朝廷正式颁行的建筑规范,其统一的建筑规格,设计施工制度,工料定额等等,不仅在当时作为官式建筑的标准,而且对后世元、明、清三代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近代仍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献。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当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时,曾有一天收到父亲梁启超寄去的一本书,他打开一看,是《营造法式》重印本。梁启超在寄给儿子前,曾仔细阅读过此书,他在信中评论道:“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
梁思成非常珍视父亲寄给他的这本书,在一阵惊喜之后,随之而产生莫大的失望和烦恼。这部巨著,竟如天书一般,无法读懂。然而他已看到,父亲为他打开了一扇研究中国建筑史的重要的大门。梁思成与后来同是建筑大师的林徽因于1928年3月21日结婚,选择3月21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宋代建筑师李诫,这是宋代为李诫立的碑刻上的唯一日期。
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梁思成,创建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与同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的三位同学成立了建筑师事务所。然而日本的侵略打断了他作为建筑师和教师的大好前程,不得不离开沈阳到北京任职于一个鲜为人知的机构,这就是中国建筑研究会,正式名称叫中国营造学社,其创始人是朱启钤。正是他在江苏省立图书馆找到一部珍贵的宋代手稿《营造法式》,便将它重印。发现这本书,促使朱启钤创建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到营造学社中担任研究部主任,林徽因担任校理,以此为发端,开启了他们的学术生涯,并成就非凡造诣。
1932年,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出生。他们给孩子起名“从诫”,希望他能成为李诫这样的建筑学家,正如四年前选择婚期时所表现出的对李诫的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