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诫:中国古建筑界所供奉的祖师

建筑技术律令——《营造法式》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由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付梓刊行,颁发天下,成为当时通行全国的建筑工程法式。李诫一生曾有多方面的著作,但均已散佚失传,只有他奉旨编修的《营造法式》一书得以留存。《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土木建筑工程著作之一。

《营造法式》是宋朝政府发布的技术法规,其内容是建筑工程中必须执行的技术性条款,也就是技术标准和规范。“法式”二字的解释为:“在宋代官方文件中用得相当普遍,有律令、条例、定式等含义同,凡事有明文规定或成法的都可称之为法式。”《营造法式》的编写方式很像我们现代的标准。第一部分首先规范术语;第二部分是十三个不同工种的任务和技术规范;第三部分是不同工种的劳动定额和施工质量;第四部分是各类型建筑图样。

该书共三十四卷,另有《目录》一卷、《看详》一卷。正文总计三百五十七篇三千五百五十五条,其中的三百零八篇三千二百七十二条是总结工匠的实际经验而成,约占全书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营造法式》全书三十六卷,三百五十七篇,三千五百五十五条。其分五大部分,即名例、制度、功限、料例、图样。名例部分对建筑名词术语作了解释,对部分数据作了统一的规定,纠正了过去一物多名、方言土语等谬误。他还总结了施工的实践经验,制定了各项工程制度、施工标准、操作要领等,对各种建筑材料的选材、规格、尺寸、加工、安装方法都一一加以详尽的记述,堪称为古代建筑的一部百科全书。书中所讲的水平直尺的原理和构造,已接近现在的水准仪,说明当时的测量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油漆涂料部分的记述,对今天发展涂料工业仍有参考价值;琉璃构建的釉料配方及烧制方法,至今我们仍在沿用。

其中第一、二两卷是对土木建筑名词术语的考证及定额的计算方法;第三至第十五卷是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等十三个工种的制度,说明每一工种的选材、加工方法及各构件的相互关系和位置;第十六至第二十五卷规定了各工种的劳动定额;第二十六至第二十八卷规定了各工种的用料定额;第二十九至第三十四卷是图样。纵观全书,纲目清晰,条理井然。《营造法式》的编修来源于古代匠师的实践,是历代工匠相传,经久通行的做法,所以该书反映了当时中国土木建筑工程技术所达到的水平。它的编修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对研究中国古代土木建筑工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营造法式》按内容可以分做名例(一卷、二卷)、制度(三卷到一五卷)、功限(一六卷到二五卷)、料例(二六卷到二八卷)、图样(二九卷到三四卷)五个部分。其中,《营造法式》用很大的篇幅(十三卷)列举了各种工程的制度,包括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共十三种一百七十六项工程的尺度标准以及基本操作要领,类似现代的建筑工程标准作法。这一部分突出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工人的卓越才能和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技艺水平。

规定建筑等级,按质量高低进行分类,有利于区别对待,控制工料,节制开支,特别在建筑量较大的情况下,更需要这种分类。《法式》中虽未明确列出建筑分类,但从各卷所述内容可以看出实际上官式建筑有三类:第一类:殿阁。包括殿宇、楼阁、殿阁挟屋、殿门、城门楼台、亭榭等。这类建筑是宫廷、官府、庙宇中最隆重的房屋,要求气魄宏伟,富丽堂皇。第二类:厅堂。包括堂、厅、门楼等,等级低于殿阁,但仍是重要建筑物。第三类:余屋。即上述二类之外的次要房屋,包括殿阁和官府的廊屋、常行散屋、营房等。其中廊屋为与主屋相配,质量标准随主屋而可有高低。其余几种,规格较低,做法相应从简。

这三类房屋在用料大小、构造上、建筑式样上都有差别:用料方面,殿阁最大,厅堂次之,余屋最小。《法式》规定房屋尺度以“材”为标准,“材”有八等,根据房屋大小、等第高低而采用适当的“材”,其中殿阁类由一等至八等,均可选用,厅堂类就不能用一、二等材,余屋虽未规定,无疑级别更低对于同一构件,三类房屋的材用料也有不同的规定。

在构造上,殿阁的木架做法和厅堂不同,殿内常用平棋和藻井把房屋的结构和内部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平棋以下要求宏丽壮观,柱列整齐,柱高一律,内柱及内额上置内槽斗拱以乘天花,殿内专修华美;平棋以上因被遮蔽,无需讲究美观,但求坚牢即可,所以采用“草架”做法,抟、袱不必细致加工,枋木矮柱可以随意支撑,以求梁架稳固。

厅堂,一般不用平棋藻井,内柱皆随屋顶举势升高,主外侧短梁(乳袱、三椽袱等)插入内柱柱身,使木架的整体性得到加强,斗拱较简单,通常只用斗口跳、四铺作,但也用至五铺作、六铺作者。为了美化室内露明梁架,梁、柱、抟、枋等交接处用拱、斗、驼峰等作装饰。关,余屋,书中并无专论,仅从零星叙述中推测有两种情况:殿阁的廊屋,为了配合主殿,规格较高,可置鸱尾,用斗拱;一般余屋如官府廊屋,常行散屋、仓库营房等,则用柱梁作、单斗只替和把头绞项作等做法。在建筑式样方面,殿阁多用四阿殿与九脊殿屋顶面阔达十一间,如有副阶则成重檐,斗拱出跳多至八铺作。

屋面用瓦尺寸大,可用琉璃瓦与青绲瓦,正脊垒瓦可达37层。屋面或用筒瓦、或用板瓦作盖(如板瓦作盖则檐口用重唇板瓦和垂尖花头板瓦),正脊用兽而不用鸱尾。

从《法式》的内容来考察,除了前述拼柱法以外,还可以在书中找到一些做法在江南很流行而在北方则很少见到,例如竹材的广泛使用,“串”在木架中的重要作用,上昂的应用等。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nzdy.com/111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