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菌菜文化的由来
中国菜中,菌菜指的就是以菌菇为主料制作的菜肴。
中国菌菜的形成与发展,深受风情物产及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菌菜文化。
中国菌菜文化的来源,主要有四个。
第一个是战国以来,在宫廷中渐渐流行起来的“宫廷菌菜”。宫廷菌菜最大的特点就是华丽,这些菜所用的原料全是诸侯进贡的珍贵菇种,口蘑、猴头菇、虫草等名贵菌类在宫廷菜中最为常见。宫廷菌菜不但在用料和外形上讲究,连名字也起得非常富贵典雅,烘托着吉祥如意的气氛,如“御笔猴头”“芙蓉竹荪”都是菌菜里的极品。
第二个是自唐、宋以来,在贵族士大夫的餐桌上形成的“公府菜”。大概到了清代中期的时候,中国的烹饪技术空前发达,被人们纳入食材的菌种大大增加。
第三个是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发展而渐渐形成的“寺院菜”或“斋菜”。佛教讲究“以素托荤”,寺院菜主要以“三菇六耳”为原料。
第四个则是唐、宋以后,在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下,渐渐形成的市民吃的素食菜。
这四类菜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却彼此交融、互相借鉴,融会了中国菜肴博、精、养、雅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