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经济鱼类
南海拥有大陆架、岛礁和大洋三大渔业生态系统,渔业种类达2800多种,渔业年总产量理论上可达950万吨。具有经济价值的200多种,主要有马鲛鱼、石斑鱼、乌鲳鱼、银鲳鱼、金枪鱼、鲨鱼、带鱼、海鳗、沙丁鱼等,特别是马鲛鱼、石斑鱼、乌鲳鱼、金枪鱼等,产量很高,是远洋捕捞的主要品种。
(1)马鲛鱼
马鲛鱼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马鲛鱼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在南海以海南文昌铺最为著名。每年的4-6月为春汛,7-10月为秋汛,5-6月为旺季。马鲛鱼牙齿锋利,游泳速度迅速、性情凶狠,以鱼虾等水生动物为食。马鲛鱼刺少肉多,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A、矿物质等营养元素,有补气、平咳作用,对体弱咳喘有一定疗效,马鲛鱼还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疗功能,常食对治疗贫血、早衰、营养不良和神经衰弱等症有一定辅助疗效。
(2)石斑鱼
石斑鱼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主要栖息在岩礁地带、海底洞穴以及有空隙珊瑚礁。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0‰以上海域生存。一般不结成大群,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尤其在稚幼鱼阶段,个体小的常被个体大的吞食,有互相蚕食现象。石斑鱼是雌雄同体,随着个体的成长,可发生性转变,一般先雌后雄,在性腺未成熟之前,不易区别出雌雄。石斑鱼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
(3)乌鲳鱼
乌鲳鱼属乌鲳科鱼类,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主要栖息于水深60米左右水色澄清的海区,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等,其中东海与南海产量较多。春夏间随暖流向近海洄游,5-6月为产卵期,渔期为每年的6-7月。主要摄食浮游被囊类(渔民称它为“水银”)、小型水母和浮游甲壳动物。“水银”出现的多少可以预兆乌鲳鱼数量的多少。乌鲳白天喜阴影,夜间有趋弱光习性。渔民因而创造了草席遮阴诱捕和灯光诱捕等捕捉乌鲳鱼的方法。乌鲳鱼群集洄游往往有一尾“带路鱼”,利用它这种习性渔民创造“鲳引”(一种木制鲳形板,漆白色,渔民又称为鸡鲳板、鲳排)传统作业方法,把“鲳引”放入海中拖曳,引诱乌鲳鱼成群入网而捕之。乌鲳鱼是食用价值较高的鱼类。
(4)金枪鱼
金枪鱼主要分布于低中纬度海区,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有广泛的分布,是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科学研究表明,幼年金枪鱼栖息水域稍浅,而成年的金枪鱼栖息水层比较深,大多数金枪鱼栖息在100-400米水深的海域。金枪鱼类是肉食性凶猛鱼类,追捕吞食小型鱼类、头足类和虾类,渔汛4-8月。
与绝大多数冷血鱼类不同,金枪鱼却是热血的,体温达34℃-35℃,比周围水温约高9℃。金枪鱼体呈纺锤形,形似鱼雷,适于快速游泳,一般时速为每小时30-50公里,最高可达每小时160公里,比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还要快。在一生中它只能不停地持续高速游泳,即使在夜间也不休息,只是减缓了游速,降低了代谢。
这种不知疲倦的快速游泳者,肌肉收缩力量是使它们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金枪鱼的鱼肉似牛肉,呈紫红色,肉质柔嫩鲜美,且不受环境污染的影响,是现代人不可多得的健康美食。蛋白质含量高达20%,但脂肪含量很低,俗称“海底鸡”,营养价值高。味美新鲜的金枪鱼在日本和台湾地区是最受欢迎的海鲜料理之一,尤其是金枪鱼生鱼片堪称生鱼片之中的极品,不但老食客深得其中滋味,就连少吃生鱼片的人也会选择金枪鱼生鱼片品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