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闻名世界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

苏颂精神贯彻古今

苏颂本身是一位封建士大夫,晚年又位居高官,但是他热爱自然科学,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科学活动中去,并且以多方面的优异成绩丰富了祖国的科学文化宝库,这在封建社会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在当时封建社会中,由于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封建士大夫一般走的是读书做官之路,读的主要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自然科学被视为雕虫小技,是不受重视的,甚至被看作是“奇巧淫巧”。就连孔夫子自己,当他的学生向他请教怎样种粮食,他都会说:“你去问老农吧,我不如老农。”当这个名叫樊须的弟子又来请教怎样种菜时,孔子又说:“你去问菜农吧,我不如菜农。”等樊须走了,孔夫子很不高兴,生气地说:“这个樊须,真是个小人。”这说明,儒家对自然科学是不重视的、是看不起的。所以在封建社会中,很多为自然科学做出贡献的人都是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像苏颂这样的人物并不多见。

苏颂之所以在天文仪器、本草医药、机械图纸、星图绘制上都能站在时代的前列,是有诸多原因的。而最重要的一条莫过于他致力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他创新的科学精神是以全面掌握前人的科学成就为基础的。在天文仪器制造方面,他详尽地研究了前代天文学家张衡、一行、张思训等取得的成就。在仔细研读过前人的理论后并进行演示,最后继承了张衡划时代的创造:在浑象上安装一套齿轮机械传动装置,利用漏壶流水的稳定性推动浑象均匀地绕极轴放置。张衡之后,一行又有了新推进,水运仪象受漏壶控制又能逼真反映天球旋转,他们开始利用这一点来作为反映时间流逝的新装置。苏颂仔细研究了一行的新实验,并牢牢地掌握了这一新方向。张思训在一行的基础上又有所前进,他建造了楼阁式钟、鼓、铃齐备的报时装置,苏颂仔细研究了这台仪器,继承了他成于自然,尤为精妙的成就。

苏颂创新的科学精神最主要表现在他的创造性上。他在掌握了张衡、一行、张思训的科学成果之后,开始了自己的新里程。他不但要继承,而且要创新。他把张衡开始的用漏壶流水稳定性来控制齿轮系机械传动,发展成了水运仪象台望筒随天体旋转的最初的转仪钟,并且还设计调整到使太阳经常在望筒的视场中。这样,只要在黄昏把望筒对准了太阳,日落星现后就可以直接测读出太阳和恒星之间的赤经差或似黄经差了。

苏颂的一生仕途漫长,官位显赫,但他在科技方面的建树却远远超过了他在政治上的成就,他的领先科技水平是他给后世留下的最大财富,也正是水运仪象台与《新仪象法要》为苏颂争得了七项世界第一。

北宋欧阳修称苏颂:“才可适时,识能远虑。圭璋粹美,为异邦之珍;文学纯深,当为朝廷之用。”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则称:“赵郡苏公,道德博闻,号称贤相,立朝第一,始终不亏。”现代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高度赞扬:“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是一位突出的重视科学规律的学者。”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为同安苏颂科技馆题联,生动概括苏颂的一生。联曰:

探根源,究终始,治学求实求精;编本草,合象仪,公诚首创。

远权宠,荐贤能,从政持平持稳;集人才,讲科技,功颂千秋。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nzdy.com/111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