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发明史:光纤之父高锟

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建成,并成功地研制出能在室温下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它虽然只有米粒大,却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理想光源,最终使人类信息传输方式有了质的飞跃。

早在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便已发明了可以传导光线的光纤,用于内窥镜等工具;也曾设想用光线传递信息,但由于光线在传输过程中损耗率过高,难以实现。

1966年,年仅33岁在英国标准电信实验室当工程师的华人科学家高锟已提出“光通讯”基础理论,并自信地宣称,“将来全世界都会用光纤”。人们对此半信半疑——当时,电脑普及率不高,电话也多靠铜线连接,人们想知道海那边发生的事,还有一定的“时间差”。

“光纤是世界上用之不竭的材料做成的,那就是——沙粒。”高锟大力强调用沙做材料的各种好处——环保,成本低,具有轻盈和高度耐受力的特性,并且不会泄露光源。为此他像传道士一样到处推销他的信念,不惜远赴日本、德国以及美国的贝尔实验室。

1973年,美国康宁玻璃公司的三名科研人员马瑞尔、卡普隆、凯克成功地制成了传输损耗每千米只有⒛分贝的光纤。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用它和玻璃的透明程度比较,光纤的透明程度要比玻璃高出几百倍,它标志着光纤用于通信有了现实的可能。

恰好也是这一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地研制出能在常温下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这种半导体激光器虽然只有米粒大,发光面积很小,发出的也是一种极细的光线,但频率稳定而且方向性很好,射入光纤后能封闭在光纤中进行传播,因而成为光纤通信的理想光源。

这两项重大技术突破,为光纤通信的实现铺平了道路,一些国家竞相对低损耗光纤和常温下连续工作的激光器的应用进行研究。

到1977年,一些国家已研制成功能连续工作几万小时、在实用环境中连续工作10年的激光器,终于使光纤通信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人类的所有生活从此被彻底改变。

其中的1976年,美国在芝加哥两个相距7000米的电话局之间,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光纤通信试验。实验现场两根和头发丝差不多粗细的玻璃丝(直径0.1毫米左右),竟然能同时开通8000路电话,真让人惊奇得合不拢嘴巴!

1981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系统启用。1988年,连接美国与英、法之间的第一条横跨大西洋的海底光缆铺设成功,不久又建成第一条横跨太平洋的海底光缆。中国于1978年自行研制出通信光缆,曾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开展现场试验,此后进入大规模的使用阶段。

目前遍布世界、总长度已超过10亿千米、足以环绕地球赤道2.5万次的光缆,成为互联网大容量、高速度进行远距离信息传递的基础。海那边发生的事得以即时生动地呈现眼前,世界因此拉近距离,信息高速公路真的来了!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nzdy.com/109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