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宋慈:惠爱子民听讼清明
在宋慈的青年时代,南宋政权已处在风雨飘摇中。宋宁宗赵扩与宰相韩胄虽力主北伐金军,但南宋负责川陕一带防务的将领叛…
宋慈:格物穷理的治学思想
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宋慈出生于一个官吏家庭。父亲宋巩,曾做过广州节度推官。宋慈少年授教于同乡吴稚…
唐慎微对后世中医药发展的影响
我国传统药学(亦称本草学)的起源,可追溯到“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滋味”的史前时代。东汉辑成的《神农本草经》标志着…
唐慎微的贡献:荐官不就著本草
唐慎微认真研究《补注神农本草》《图经本草》等书,在这两部书的基础上,他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
唐慎微:一生行医了志愿
在宋代以前,中国的医药书籍几乎全部都是靠手抄笔录或者口传心授保存下来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本新的著作问世以后,…
唐慎微:寡言的传奇民医
唐慎微出身世医之家,祖上都是行医之人,他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耳濡目染,自小就对医学有着深厚的兴趣。虽然他其貌不…
钱乙的故事:妙手仁心博爱四方
钱乙退休以后,就隐居在乡间的屋舍里。他闭门不出,不戴帽子也不穿鞋子,安详地坐卧在一张床榻上,接待登门求治的病人…
钱乙的贡献:编写《小儿药证直诀》青史留名
邻村有孩子叫阎季忠,这个孩子在五六岁时,患了好几次病,这病重得好多大夫都说治不了了,准备后事吧。孩子的父亲是个…
钱乙六味地黄丸的故事:一贴黄土汤救了皇太子
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钱乙前往京城开封行医,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一时间在京城声名鹊起。这一年…
钱乙的故事:孤儿寻父尽孝道
北宋仁宗年间,在山东郓州(今山东东平县)的一个村落简陋的房子里,有一个男子,正在收拾包裹。在他的对面,一个三岁…
沈括:考察山河形成其地理学说
沈括一生为官,四处飘泊,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峭拔险怪的名山,一碧万顷的平川,烟波浩渺的湖泊,飞湍急流的江河,…
沈括:用科学的精确态度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沈括所处的北宋王朝,建立已满百年。初期因社会稳定、经济增长而达到了顶峰以后,就开始转入了下坡路。这主要表现在:…
沈括:自幼善观察,从诗画中探索科学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在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一个地方官吏的家里,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了,这个小男孩便是…
沈括:力排众议提倡科学的十二气历
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病逝,神宗即位,改年号为“熙宁”。沈括晋升为馆阁校勘,奉诏编修《南郊式》。这是皇…
沈括:在中国古代数学史上开辟高阶等差级数研究的方向
沈括对数学也有着独到的研究。刚过“而立”之年的沈括,曾在一位转运使手下当官。在频繁的接触中,转运使发现沈括才华…
沈括的贡献:在军事医学方面皆有建树
沈括从小习剑舞枪,熟读过舅父许洞的兵书《虎钤经》,对北宋的边防战事素来关心。由于王安石重视边防,西北边境地区的…
沈括的著作:不朽之作《梦溪笔谈》
沈括具有求索精神,具备实证方法,正是这种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使他在晚年归退后著成了传世之作——《梦溪笔谈》。 《…
沈括故居梦溪园的来历
沈括三十多岁时曾做过一个梦,梦见他登上了一座景色秀丽的小山。山上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游鱼历历可见;溪边乔木参…
沈括的品质:为人处事不走寻常路
生于1031年的沈括,大苏轼五岁,却晚他六年中进士。中国科学与人文的两位大师很有缘分,在“皇家图书馆”曾做过同…
英山毕升森林公园的来历
毕升于1051年(宋仁宗皇祐三年)逝世,与其妻李妙音合葬于今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睡狮山之阳。1052年(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