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纽约三角工厂大火灾事件

1911年3月25日,纽约三角工厂爆发了一场火灾,造成146名女工死亡。

私立纽约大学是一座10层楼房,位于格林街和华盛顿街这两条街交汇的街口上。面朝格林街的白色墙壁上钉着的那块铜牌刻有以下铭文:纽约市政府徽章和纽约地标建筑保护基金会。这铭文表明,这座楼是纽约市政府指定的“地标建筑”。

私立纽约大楼的前身叫约瑟夫.杰.阿许大楼,大楼的第8,9,10层,就是纽约三角女式衬衣工厂原址,1911年3月25日大火的事发地。146名工人在火灾中丧生,大部分死者是青年女工,多是来自波兰,意大利,爱尔兰,俄国等地的新移民,年龄最小的仅14岁。这场大火震动了全美国,并且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社会改革,因此被称为“改变了美国的大火灾”。

事发当天的下午4点30分,工人们正准备下班。8楼的剪裁车间里,男剪裁工都已经下班离厂,约有130名女工正在排队领取本周的薪水。9楼是缝纫车间,几百名车衣工正纷纷离开机器,到盥洗间去取自己的手袋,然后,她们将排成一条长队,从工头面前走过,打开手袋,让工头检查,以确保她们没有夹带布头纽扣什么的。突然,8楼发出一声闷响,紧接着,一个姑娘凄厉地尖叫:“火!火!失火啦!”没人知道火是怎样烧起来的。8楼车间里有很多张木制的大裁剪桌,桌上堆放着次日要裁剪的布匹,地上到处是碎布头,几只装满了碎布线头棉纱等废物的大垃圾箱,在墙角放了不知多久。火势借着满地的易燃物,迅速蔓延;火舌从一张桌子跳到另一张桌子,很快吞没了8楼,又窜到9楼。浓烟弥漫,几百名女工在呛人的浓烟和烈火中惊惶地乱跑,哭喊声、惨叫声、玻璃碎裂声,混成一片。

街道上的行人突然听到阿许大楼里传来一声闷响,紧接着,窗上的玻璃破碎,纷纷扬扬从空中落下,掉在人行道上,摔得粉碎。众人仰头看去,滚滚浓烟从8楼汹涌而出,浓烟里传来凄惨尖利的呼救声。

“火!大楼失火了!”行人纷纷驻足。一个男人朝街口的红色铁柱冲去,一把拉下了289号报警箱的把手。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冲向阿许大楼。住在附近的人们纷纷跑回家,从床上、沙发上扯下被单、毛毯、被子等,赶到现场,准备救援。一些男人冒着浓烟上8楼,却发现楼梯上通向工厂的铁门紧锁着,一群女工挤在门后,疯狂的砸门,凄惨地尖叫求助,那门丝纹不动。有人抄起什么东西,把门上方的玻璃砸碎,姑娘们一个一个地从破碎的门洞里爬出来,被救援人员带到街上。10楼的一群女工穿过浓烟和火焰,逃到房顶,旁边紧靠阿许大楼的楼顶上,一些纽约大学的学生们帮助她们翻过矮墙,她们得以逃生。

一群女工设法逃到防火梯上,试图通过防火梯逃生,由于年久失修的逃生梯已经严重锈损,防火梯轰然断裂,女工们惨叫着,从高楼上跌落。一群女工冲向大楼里的电梯,绝望地拉住电梯的钢缆,钢缆断了,她们跌下电梯道,无一生还。大楼下面的人们绝望地看着着火的楼层,无法救助。突然,浓烟滚滚的窗口上,出现了几个姑娘的脸。她们爬上窗台,站在高高的窗台上,坚实的大地在24米之下;她们的背后是地狱般的烈火,火舌向她们逼近,向她们的头发和衣裙蔓延。浓烟中,人们看不清她们的脸,也看不见她们脸上绝望的表情。就这样她们的身影淹没在熊熊大火中。在无数双焦急、痛苦、绝望的眼睛注视下,姑娘们如同一只只火鸟,裙裾上带着火焰,从24米的高楼上纵身跃下,落到坚硬的人行道上。她们的四肢舒展开来,像一只只从高空掉下来的布娃娃,鲜血从她们破碎的身体里喷涌而出。接到警报几分钟后,几匹白马拉着救火车赶到现场。附近的几家消防队先后赶到,消防员们拉出水龙,架起云梯,却发现云梯整整低了9米,只能达到第7层。烈火中的女工们绝望了。两个姑娘拉着手跳下,3个,4个,甚至5个姑娘,手拉着手,纵身跳下。高楼上跳下的身体穿过被单毛毯,沉重地摔在人行道上。消防队员们带来的救生网也无法承受冲击力,破了一个大洞。地上四散着年轻姑娘们的尸体,鲜血染红了街道。

水龙带里的水喷射到火场,又从空中落到地上,汇入地上的鲜血,淌入下水道。人们咒骂,哭泣,呼喊,许多人昏厥过去。

半小时后,大火被扑灭了。阿许大楼下面的人行道上,躺着50多具尸体。消防队员们进入三角女式衬衣工厂,满目焦黑狼藉,平日坚强的男子汉们含着眼泪,从废墟中找到一具又一具如同焦炭一般的尸体。36具尸体堆积在电梯道里。在8楼的灰烬中,消防队员们找到24枚结婚戒指和订婚戒指。9楼的缝纫车间里,一些女工甚至来不及离开缝纫机,她们烧焦的尸体就倒卧在残缺的机器上。从保留下来的现场照片上可以看到大火后的惨状,整个车间没有一样完整的东西,只剩下一堆焦黑的废物,几根像是铁棍的东西,扭曲得不成形状,从废物堆中探出来。

146名工人在这次大火惨死,另有几百人受伤。面对眼前狼藉的尸体,市法院的医务检察官泣不成声。一年前,在纽约的几百家工厂工作的工人们曾经举行过声势浩大的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减少工时,改善工作条件。罢工的人群中,包括三角女式衬衣工厂的女工们,她们特别要求改善工厂的防火设施。这场罢工并没有带来重大的改变。由于生活所迫,女工们不得不回到工作条件极其恶劣、安全毫无保障的工厂继续做工。1911年3月25日,她们的鲜血流在街头,她们的尸体躺在街道上。与此同时,她们制作的时髦漂亮的女式衬衣,挂在城中的时装店里,向世人展示着美丽,而美丽背后的悲惨现实,却需要她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来展示。

惨剧过后,人们开始为避免悲剧重复作出努力。1911年6月,纽约州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来调查工厂安全问题。这个机构即“纽约州工厂调查委员会”,委员会由州议员罗伯特.瓦格纳担纲,共有6名成员,其中包括“妇女工会同盟”的主席玛丽.德瑞叶女士和弗朗西丝.帕金斯女士。四年中,委员会的成员们亲自考察了无数工厂和贫民住房,他们参考了安全专家提出的建议,向纽约州政府提出一份报告,向政府提出了许多建议。根据建议,至1914年,纽约州共通过了34项法律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迫使资方加强工厂的安全。1913年,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52小时成为纽约州的法律。

1918年,一战结束之后,美国国会成立了妇女局。该局的宗旨是“提高劳工妇女的福利,改善她们的工作条件,提高她们的效率,促进她们得到高薪工作的机会”。1900年到1920年这20年,美国历史上称之为“进步年代”。

三角女式衬衣工厂的146名女工并没有被忘记,她们的名字被记录在一个专门为这个事件建立的网站上。这次事件成为美国劳工运动史和妇女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被写进美国劳工运动史,也被写进高中历史教材。

1911年4月,三角女式衬衣工厂的厂主–马科斯.伯兰克和埃萨克.哈里斯以一级和二级杀人罪被起诉。审判于同年12月4日开庭。12月27日,陪审员宣布二人无罪。截止到1914年,三年内共有23宗民事控告达成,23个家庭获得赔偿金,平均每个家庭获得的赔偿金额为75美元。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nzdy.com/300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