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少年时期:对知识如饥似渴

邓稼先早年的就读的学校并不十分稳定,可能与当时动荡的时代背景有关系,他经常转校学习。

1929年9月,邓稼先进入北平武定侯小学学习,在这里,他学习了三年。四年级的时候,邓稼先又转到北平四存小学,直至小学毕业。

1935年,邓稼先小学毕业,按照妈妈“就近上学”的原则,11岁的邓稼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离家最近的志成中学。但是仅仅一年之后又转到了英国人办的崇德中学。

上了中学的邓稼先对玩耍的兴趣略有减退,更加用功学习了。

崇德中学有一个很好的英语环境,英文课全是由英国女教师讲授。邓稼先的英语进步很大。

但邓稼先仍然不满足,他的身上总揣着英文字典,有空便读啊,背啊。几年下来,他的英文已学得非常扎实,给他后来的深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进入崇德中学后,邓稼先特别喜欢数学。一般人看来,数学是那么缺乏吸引力,但抽象的公式、枯燥的数学对邓稼先来说,却仿佛有股魔力。演算数学题,有时能使邓稼先如痴如醉,一张又一张的草稿纸,常常洒得满屋都是。

有一次,著名的京剧演员梅兰芳在北京演出,邓以蛰知道以后,连忙为酷爱京剧的儿子邓稼先买了一张戏票。

可是在临近出发的时候,父亲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儿子过来,他就推门想要召唤,不料却发现房间里满地的稿纸散落一片。

原来邓稼先已经沉醉于一道有趣的数学题中,正一条腿区放在椅子上,一条腿“金鸡独立”于桌前,聚精会神地运算呢!※邓稼先从小学习就专心致志,这是打好知识积累的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也都要一丝不苟,不断增长学习和实践的知识,才有利于事业的成功。

父亲一看见这种情景,就不忍心打扰他,忙弯下腰帮儿子拾起满地的计算稿,然后默默地坐在椅子上,竟然忘记了去看戏。

直到邓稼先“嘿”的一声一拍脑门,笑着说:“成功了,看戏去喽。”

父亲这个时候才幡然醒悟,看了一下墙上的挂钟,他也笑了,接着说道:“好戏已经收场了。”

当时的邓稼先还不知道,数学对他这个未来的物理学家来说,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工具;扎实、深厚的数学基础,将使一个物理学家如虎添翼!

也就是在崇德中学,邓稼先和杨振宁开始了他们半个世纪的友谊。杨振宁1967年和李政道一起,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邓稼先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杨振宁在医院对来看望邓稼先的同志介绍说:“还是在崇德中学时,我们就是好朋友。”

不仅如此,邓、杨两家也是世交。邓以蛰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后,和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毗邻而居,加上都是安徽老乡,过从甚密。

杨振宁长邓稼先两岁,在崇德中学也高邓稼先两班。邓稼先从小就老实憨厚,有时不免受人欺侮,这时,能言善辩的杨振宁就会打抱不平,出来保护邓稼先。

他们还常常在一起玩墙球,玩得大汗淋漓,邓稼先的大姐有时去崇德中学给弟弟送食物或衣服,若是在教室、宿舍找不到他,那么,有一个地方准能找到他,那就是墙角。邓稼先和杨振宁又在那里大玩特玩了呢!

邓稼先开始读鲁迅的书,读更多的外国小说。尽管年纪不大,但他对书中一些做人的道理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对警句有了选择。

邓稼先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就是屠格涅夫的名作《罗停》里的一句话,他也常常把这句话对弟弟邓携先说:“不要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弟弟当时年纪还小,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是哥哥邓稼先经常挂在嘴边,久而久之他也就记在了心理,直至60多岁了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哥哥说这句话时的情景。

读中学时的邓稼先,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因为他已经长大,开始懂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生活在沉重的民族压迫的环境中,潜意识中觉得要想拯救这个衰微的民族和国家,就必须要学好知识,掌握本领。

邓稼先喜欢逛旧书摊,因为在那里能够找到一些被反动统治者禁读的书籍,在那个反动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年代,思想禁锢的让人喘不过起来。

而品读这些进步书籍,则能够让邓稼先从中吸收到充足的氧气,犹如获得了一扇可以打开的窗户一般。

也因为邓稼先去的很勤快,所以和旧书摊的小贩混的很熟,每当看见这位穿着长袍的瘦高个子青年似乎是漫不经心地向这边走过来时,小贩便赶紧把藏在下面的书准备好。

邓稼先会在摊前装模作样地随手翻书,书摊的主人便轻声说:“小兄弟,今天有你的书。”而这个时候,邓稼先也会向摊主挤挤眼,满意地微笑。这位精神饥渴的少年好似又得到了一袋食粮。

邓稼先他读的书越多,他的思想就越活跃,常常去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昔日的日子少年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颇有见识的锐气青年。

邓稼先的思想开始走向成熟。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nzdy.com/27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