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能产珍珠的原因:贝壳、外套膜、珍珠质因素的作用影响

知识点:贝壳、外套膜、珍珠质

河蚌的身上,有一间像扇形的“小房子”保护着。这间“小房子”就是坚硬的贝壳,是河蚌自己建造的。

原来,河蚌身体虽软,但它外套膜的部分细胞却能分泌角蛋白和碳酸钙。贝壳质的“小房子”,就是由外套膜上的腺细胞分泌物造成的。

河蚌也称“无齿蚌”,它的足就是那块白色的肉,形状像一把斧子,因此称为“斧足”。在足上长着一条条肌肉索,伸足肌连在蚌壳的前边,支配蚌足的伸出活动;缩足肌连在蚌壳的前后边,支配蚌足的收缩活动。河蚌靠伸足肌和缩足肌伸缩活动,就能缓慢地走起路来。

河蚌在河里生活时,偶然会有一些寄生虫或砂粒夹在外套膜与介壳之间,这时外套膜的表皮细胞受到刺激,就会急剧地分泌出珍珠质,将砂粒或寄生虫包围住,构成完整的珍珠囊;珍珠质不断累积,最后便成为闪闪发亮的珍珠。一些海水贝类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所分泌形成的珍珠,称为“海产珍珠”。淡水贝类如河蚌生成的珍珠,称为“淡水珍珠”。珍珠是一种名贵的装饰品,而且还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我国南海沿岸如合浦,就是珍珠的主要产地。现在,长江流域一带,人工育珠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副业。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nzdy.com/131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