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底矿产资源

2.金属矿藏资源

南海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在其浩瀚的海水下不仅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其金属矿藏资源的储量也相当可观。南海海底地貌类型齐全,除海岸阶地、大陆架、大陆坡外,还有海槽、海盆、海山等不同的地貌单元类型。南海类型齐全的海底地貌造就了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储藏条件。南海海水中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在近海岸地段的滨海砂矿中有着储量可观的金属资源。此外,在深海底部有金属结核矿、多金属沉积物等多种金属矿产资源。

(1)浅海金属资源

在辽阔的南海中,据专家估测南海海水中含有数量可观的金、银、钡、铀、锌、钼、锂、钙、镁等金属资源,这些资源大多都是国防、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资源日渐短缺的今天,海水中的金属元素将是未来金属资源需求的重要保障。

海水是宝,海洋砂矿也是宝。海洋砂矿主要有滨海砂矿和浅海砂矿,一般都分布于水深不超过几十米的海滩或浅海里。它们是河流、海水的反复运动,使有用矿物发生机械分选作用并在有利地形部位富集而具有工业价值的碎屑矿床。该类矿砂规模大、品位高、埋藏浅、沉积疏松、易于分选,是开采最为方便的矿床。这些矿床中主要含有金、铂、锡、钨、铬、铁、钛、铅、锑、锂、锆、铝等矿产。其中,以金、铂、锡、钛、锆等资源最为重要。中国的滨海砂矿以南海沿海一带分布最多,主要在海南、广东、广西3省(区)沿海,其砂矿种类多,分布面积大,储量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中国岭南沿海一带广泛分布着不同时期的变质岩、侵入岩和火山岩,在各种地质作用以及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塑造了各种阶地,以及沙堤、沙坝、港湾、岬角等,这些地貌单元最适合于砂矿资源的形成和埋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对南海滨海砂矿资源进行调查、勘探和开发。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广东省地质局704地质大队、地质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综合研究大队等单位先后对南海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勘探,为其金属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调查,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许多大小矿床,主要是钛铁石、锆英石、砂锡矿、独居石、稀土矿等。这些砂矿多环海呈带状分布,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砂矿的厚度一般都在10米以内,且多直接露出地表,容易开采。目前已知的滨海砂矿带有海南东部沿岸带、广东汕头至吴川沿岸带、广西北部湾沿岸带。

海南岛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滨海砂矿产地之一,砂矿体主要沿海南岛东南沿岸分布,其沙层厚、储量大。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是海南的优势砂矿资源。探明的钛铁矿矿砂床24处,其中大型3处、中型9处、小型12处,探明矿物储量2.1×107吨。1993年的保有储量为1.9×107吨,占全国砂矿保有储量的48.6%,居第一位。探明独居石砂矿床28处,其中大型3处、中型6处、小型19处。探明矿物储量1.8×106吨,占全国锆英石砂矿总储量的66.2%,居第一位。探明独居石砂矿床6处,其中中型矿4处、小型2处。探明矿物储量2.3×105吨,保有储量1.3×105吨,占全国独居石砂矿第五位。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往往伴生产出,综合利用价值高。主要矿区分布在文昌沙老和铺前、琼海潭门、万宁乌场和南港、陵水新村港和万洲坡、三亚马岭等地。海南滨海砂矿矿体大多露出地表,易开采,品位高,质量好。其中三亚——文昌的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玻璃纱成矿带,钛铁矿资源十分丰富,绵延300多公里,储量达7亿多吨,现已探明的工业储量达2000多万吨,占全国的70%;其品位也高,每立方米海沙中含有15-41千克的钛铁砂。锆矿多为海滩上的沙子,采挖数十天后,潮水上涨再次带来丰富的砂矿,源源不断,取之不尽。此外,海南岛潮间带和近海海域的砂矿资源也很丰富。

广东汕头至吴川沿海一带,也分布有大量的砂矿,形成锡石、锆英石、独居石成矿带。其中砂锡矿多分布于沿海地带,多属中小型残积型和坡积型砂矿带,是广东沿海的优势矿种之一。海丰牛头山、赤坑、赤石塘,陆丰博美,深圳坪山,中山长江、石鼓达,斗门石坑尾,台山圆山头,新会牛牯岭等地都是砂锡矿的重要产地。在这一带锆英石和独居石的含量普遍也较高,其中近百处达到工业品位或可开采品位,它们多数分布于近海岸浅水15米等深线之内。独居石以含铈、钇、镧等稀土元素为主,具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如广东西部沿岸独居石矿点有近20处,最高含量每立方米可超过1千克。

广西北部湾沿岸现已探明的含金属矿产滨海砂矿主要由钛铁矿及其伴生的氧化钪、金红石、黄玉等。钛铁矿已有多处产地,其中以1987年发现和探明的合浦官井钛铁矿规模最大。矿区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储量达150多万吨,属于大型优质矿床。它是广西乃至全国钛白粉生产的一个大型原料基地。此外,在海岸线以下港湾三角洲地区,分布有四处规模巨大的金红石、钛铁矿——锆英石、锆英石——钛铁矿以及独居石——锆英石异常区域,总面积1850平方公里,其中有许多达到工业含量指标要求的高含量点。

(2)深海矿产资源

在黑暗、沉寂的深海底部,有多金属结核矿、富钴结核矿和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等深海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南海是世界上海底锰结核最为密集的地区,试验表明,从锰结核中可提取锰、镍、钴、铁及少量其他元素30多种,其成本只相当于陆地上开采提炼成本的50%-70%。同时南海地区还拥有铜、锡等重要矿产,据估计,整个南海洋底多金属结核的蕴藏量相当丰富,如果开采得当,它将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目前,锰多金属结核矿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开发热点。在海洋这一表层矿产中,还有许多沉积物软泥,也是一种非同小可的矿产,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和浮游生物残骸。例如覆盖1亿多平方公里的海底红黏土中,富含铀、铁、锰、锌、钴、银、金等,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富钴结壳矿是生长在海底岩石或岩屑表面的一种结壳状自生沉积物,主要由铁锰氧化物组成,富含锰、铜、铅、锌、镍、钴、铂及稀土元素,其中钴的平均品位高达0.8%-1.0%,是大洋锰结核中钴含量的4倍。金属壳厚1-6厘米,平均2厘米,最大厚度可达20厘米。结壳主要分布在水深800-3000米的海山、海台及海岭的顶部或上部斜坡上。南海发现的富钴结壳的钴含量一般比大洋锰结核高出3倍左右,而镍是锰结核的1/3,铜含量比较低,而铂的含量丰富,稀土元素含量亦很高,以轻稀土为主,都具有工业利用价值。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nzdy.com/112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