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名垂青史的大宋提刑官

宋慈在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为官清廉,生活朴实,一生无其他嗜好,唯爱收藏异书名帖,喜金石刻。晚年的他更加谦虚谨慎,爱惜人才,后生晚辈中,凡有一技之长,都会得到他的提拔引荐。他年老时有病在身,但一切公务,他必亲自审察,还是一如既往地一丝不苟,慎之又慎。

宋理宗淳佑八年(1248年),宋慈任宝谟阁直学士,奉命掌管刑狱的工作。在此期间,他兢兢业业,听讼清明,决事果断。翌年,升任焕章阁直学士、广州知州与广东经略安抚使。有一天,他忽患头晕病,尽管如此,他仍然参加了祭孔典礼。从此以后,他的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不好,同年三月初七,宋慈终因病魔缠身,久治不愈,病逝于广州寓所,享年64岁。次年七月十五日,归葬建阳县崇雒里(今崇雒乡)建阳宋氏祖居地昌茂村。宋理宗亲自为宋慈书写墓门,以此凭吊宋慈功绩卓著的一生。并赐赠朝仪大夫,赞誉他为“中外分忧之臣”,亲手题写墓碑“慈字惠父,宋公之墓”。

七百多年过去了,他仍然活在长汀人民的心中。为了纪念宋慈在长汀的政绩和功德,人们在汀江河畔立碑建亭,以示对他的永远怀念。后来宋慈的墓地迁至福建建阳市崇雒乡昌茂村西北,虽经战乱、兵祸,宋慈的事迹和身世也逐渐模糊,但《洗冤集录》却时时提醒人们,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兢兢业业的大宋提刑官,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重证据实的理性年代,即使七百多年过去了,人文大宋依然得到了世界的推崇。文明的力量是长久的,而暴力征战只能得逞于一时。

或许是由于《宋史》无传,宋慈的一生行迹只见载于刘克庄为他作的《宋经略墓志铭》,以及清人陆心源《宋史翼》中的《循吏传》,以致后人对宋慈的了解很难详细而全面。特别是《洗冤集录》在总结前人断案经验时,基本上删去了具体案例的情节,而只是提炼那些带有规律性的检验方法与技术。至于宋慈在提刑司一职上究竟都处理过哪些刑案,除去刘克庄所作墓志铭笼统地提及治理赣闽“盐子”剽掠以及在广东八个月内处决死刑等重大案件二百多件以外,文献中没有更多的线索。这就使得后人只能从“循吏”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宋慈。这种具体史事和案例的缺失,却也为后人用文学艺术手段去重塑宋慈形象(即所谓“戏说”)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的空间。

清陆心源编撰《宋史翼》补续了《宋史》,才把宋慈列入“人物志”。清纪晓岚修纂《四库全书》摘要介绍《洗冤集录》,却对宋慈“始末未详”。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大学历史系的《中国通史》,九十年代末北大出版的《中华文化之光》,也没有宋慈名录。究其原因,有专家说:封建社会更青睐文人的才情和武人的战功,宋朝以前,我国各地衙门就有“仵作”,或叫“行人”。“他们替检验官员充当帮手,抬尸体,涂药酒,报伤痕,接触的是常人避之不及的腐肉、血液、斑迹,一向被统治阶级蔑为‘贱役’。宋慈处于宋明理学备受推崇的时代,检验职业的黯淡就似乎‘顺理成章’了。”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叹。空怅望,人寰无限,丛生哀怨。啼血蝇虫笑苍天,孤帆叠影锁白链。残月升,骤起烈烈风,尽吹散。滂沱雨,无底涧。涉激流,登彼岸。奋力拨云间,消得雾患。社稷安抚臣子心,长驱鬼魅不休战。看斜阳,照大地阡陌,从头转。”这是近年来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宋提刑官》的主题歌,正是由于这部《大宋提刑官》的推广,宋慈才得以深入人心。

这部被称为“大型古装纪实悬疑推理剧”的《大宋提刑官》,是中国2003年开始拍摄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共五十二集,主要讲述南宋提刑官宋慈的事迹,参考宋慈著作《洗冤集录》拍摄而成。在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热播之后,不少观众被剧中的宋慈所吸引,并对宋慈的破案推理产生兴趣,社会对《洗冤集录》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该剧将宋慈塑造为一位“古代法医学先驱”或“刑侦专家”的形象,剧中的宋慈受任提点刑狱官后,凭着他那一手“检验”“推理”的绝妙手段,接连侦破了“太平县冤案”、“李府连环案”、“毛竹坞无名案”、“城南井尸案”、“遗扇嫁祸案”、“梁雨生命案”、“李玉姑失踪案”等一桩又一桩的疑难命案,因此得到“神断宋提刑”的美称。观众在惊叹宋慈断案神奇、公正的同时,也无不在感慨宋慈的《洗冤集录》,不仅是法医学与警察学的开山鼻祖,而且更是洗冤救民的光辉典章。

宋慈作为宋朝伟大的提刑官,伟大的法医而被后世所景仰。如今,宋慈墓坐落在福建省建阳市崇雒乡昌茂村旁。该墓为石砌穹隆形封土堆,坐西北朝东南,面积约一千平方米。由于长年失修,被埋于荒丘野草之中。经宋大仁教授呼吁,1955年组织力量经多方寻找,终于得寻断碑“慈字惠父宋公之墓”,地点与道光《建阳县志》所载相符,1957年和1982年县政府拨款对墓地进行全面修整,拓宽墓道,建亭。修缮一新的宋慈陵园占地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墓冢保存完整,为石砌园形封土堆,直径约1.9米,高约1.7米,坐西北朝东南。墓前立石碑一方,上书“宋慈惠父之墓”。陵园内处处绿树掩映,一派恬静与盎然景象。中国法医学会学者、专家曾多次到此祭祀宋慈,并立碑为记,碑文曰:“业绩垂千古,洗冤传五洲。”有人又用这样的对联来凭吊宋慈,真是恰如其分:

渴望流芳,未竟一枝,结果鲜花零落;

不求闻达,永存一业,必然绿树成荫。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nzdy.com/60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