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葫芦峪包含的地理原理:气旋雨作怪

火烧葫芦峪包含的地理原理:气旋雨作怪

从公元228年起,诸葛亮曾五次出兵伐魏,其中第五次出兵斜谷,与司马懿相持三月,发生了“火烧葫芦峪”之战。

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亲率精兵十万,沿褒斜道北出斜谷。司马懿坚壁固守,想用“消耗战”拖垮蜀军。

诸葛亮在军营附近积土为丘,盖上芦席,撒满谷物,吸引鸟类,遥望宛如粮囤,以示军粮充足,迷惑魏军,然后,勘查地形,另用计谋。诸葛亮发现葫芦峪沟深谷长,利于火攻,便命高翔军沿渭河南岸用木牛流马运粮于谷中要道往来行走,诱惑魏兵抢夺粮草;又密令马岱在葫芦峪中造木栅、掘深堑,而在峪外山上用柴草虚搭窝棚,峪内峪外暗积干柴及引火之物。一切准备妥当,只等司马懿上当。

司马懿遥望渭河南岸蜀兵成群结队,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进入峪中,便派夏侯霸、夏侯威引兵截击。半月之内,一连打了几次胜仗,并抢获不少木牛流马,俘虏蜀兵百余人。司马懿从被俘蜀军口中得知诸葛亮不在五丈原大营,而在葫芦峪西十余里驻守,亲自督运粮草。司马懿以为时机成熟,便分兵一路攻取五丈原蜀军大营,并亲自率精兵随带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进击葫芦峪。途中,司马懿遇到魏延,魏延诈败,司马懿追入葫芦峪,一心想截获蜀军粮草,不料误中诸葛亮伏兵火攻之计,欲进无路,欲退受阻,峪中烈火燃烧,司马懿仰天长叹,束手待毙。危急关头,大雨天降,火势渐减,司马父子夺路而出,退守渭北大营。

通晓天文地理的诸葛亮无可奈何地败在葫芦峪里下的这一场气旋雨之下。

气旋雨是怎么回事?

原来,气旋雨又称“台风雨”,经常会发生在台风席卷地区,指随着气旋或低压过境而产生的降雨。气旋雨分为非锋面雨和锋面雨。非锋面气旋雨是气流向低压辐合而引起气流上升所致,锋面气旋雨是由锋面上气旋波所产生的。气旋波是低层大气中的一种锋面波动。气旋波发生在温带地区,所以叫温带气旋波,气旋波发展到一定的深度就形成气旋。江淮气旋就是发生在江淮流域及湘赣地区的锋面气旋,在春夏两季出现较多,特别是在梅雨期间的六七月份更为活跃,是造成江淮地区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nzdy.com/290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