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济生院士的成就贡献:发起建立疼痛科

韩济生院士的成就贡献:发起建立疼痛科

针灸学起源于中国,在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他“尝百药而制九针”。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医疗费用经济,故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针灸是在中国历代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大约有一半的人经历过疼痛,有三分之一的人长期忍受着慢性疼痛,比如腰痛、痛经、颈椎痛。疼痛让那么多人忍受痛苦,能否应用针灸技术来改善疼痛患者的病痛呢?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44年来以针灸学治疗疼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虽然韩济生院士现已年过八旬,但在为患者解除疼痛的研究道路上却从未懈怠过。

韩济生,浙江萧山人,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知名疼痛学家,我国疼痛医学的开创者。现任北京大学神经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疼痛学会教育委员会国际顾问,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主席等职务。1953年,韩济生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学系,从事消化生理和循环生理方面的研究。当时,在国内应用针灸治疗一些疾病还是能够得到国人的认可,但是在国外并未得到公认。其原因是,“针灸一直在国际上存有争议,我们无法用西医知识解释它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所以要通过实验来解释它的道理。” 韩济生如是说。1965年,韩济生接受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与同事和学生一起,形成一个科研集体,从事针刺镇痛原理研究。

于是,韩济生开始天天在试验室里研究,观察记录了接近200名正常人和病人的针刺镇痛规律。他发现病人在扎针前忍受疼痛的时长只有2分钟,而针刺后,能提高1分钟左右。他们发现,在其中一个穴位上连续针刺30分钟后,不仅该穴位附近产生镇痛作用,而且全身都有明显效果。但是,将针拔出后,镇痛作用并非立即消失,而是减半。

这种现象让韩济生提出一个假设:针刺时,体内产生了具有镇痛作用的化学物质,为了验证这个假设,韩济生开始在家兔身上做实验,对甲兔进行针刺,将甲兔的脑脊液抽取注入乙兔的大脑,乙兔也产生了镇痛效果。韩济生确信:脑脊液里含有镇痛物质。后来发现,这些物质就是脑啡肽、内啡肽以及强啡肽等。针灸的原理就是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可以释放不同的神经肽。扎针的时候,脑子里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具有镇痛作用,这个作用还可以传输到另外一个动物身上。这使韩济生非常高兴。当时,环境很艰苦,他们没办法分离和提纯脑脊液的微量物质。外国的科学家给实验动物做足底电击等引起脑啡肽释放,他们用针灸轻轻刺激穴位,就可以做到。

就这样,揣着沉甸甸的证据,韩济生在美国,用确凿的实验数据和相关的神经学理论,将针灸原理明明白白地解释了一遍。很多不承认针灸科学的人改变了偏见。回国后,韩济生根据针灸原理制作出一款“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仪(HANS)”:只要把电极贴在穴位表面的皮肤上,通过电流进行刺激,就可以发挥作用,并运用于临床上。

然而,巨大的成功并未让当时已年过七旬的韩济生有丝毫放松,他把他的研究成果对准了戒毒这个领域。戒毒所、公安局以及吸毒人员告诉他,吸毒是一种“飘”的感觉,要想获得这种快感,只能不断加大剂量。韩济生仔细研究后认为,脑啡肽就像天然吗啡,可以帮助人们减轻毒瘾。由于吸毒人员长时间使用吗啡等药物,自身的脑啡肽分泌变得很少很少,如果通过电疗针灸,引起自身脑啡肽的分泌,就可使他们减轻毒瘾。这样一来,HANS仪器就派上用场了。为了激励吸毒人能够有信心重新生活,韩济生掏出十多万元奖励这些成功戒毒的人。最初,100人中只有25人在一年后没有复吸。但这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但凡能成功一个,就是为这个社会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1987—2000年,韩济生院士连续13年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RO1科研基金,用以研究针刺镇痛原理。2004—2009年,他又获得NIH重点科研基金,并与哈佛大学合作研究针刺戒毒原理,其间兼任哈佛大学精神病学科兼职教授。2007年,他担任中国科技部《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的基础研究(973)》首席科学家。在国内外杂志及专著上发表论文500余篇,编写中文专著9本,英文教科书1本。

韩济生不仅是学术上的大师,而且平易近人、随和自然。“求索、奉献”是韩老的座右铭。他的人生有两条线,一为做事,二为做人。做人以奉献为基点,做事以求索为动力,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人要有敢挑重担的自信,要有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豪情。疼痛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担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的韩济生是这个领域的权威。在他的指导和支持下,赣南率先成立了疼痛门诊。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的医院先后成立了疼痛科,这也是韩济生院士对世界医学作出的巨大贡献。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nzdy.com/285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