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灵裹尸布上的男人脸孔图案未解之谜

都灵裹尸布上的男人脸孔图案

所谓的都灵裹尸布,其实是一块显示一男子有遭受十字架钉死痕迹的麻布,自中世纪首次发现以来,数百年来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相传这块麻布曾包裹过耶稣的尸体,一直被基督徒视为圣物。科学家通过利用数字成像处理技术对都灵裹尸布的照片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在都灵裹尸布背面又得到一张男人脸孔的图案。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发现像以前所有对裹尸布的研究结果一样,只不过使都灵裹尸布之谜变得更加复杂了。

事实上,历史上包括都灵裹尸布在内一共有三件细麻布被当做圣物流传。

一块是圣·弗罗尼卡的头巾。传说耶稣当年走在赴刑场的路上,一位名叫圣·弗罗尼卡的圣徒把她的头巾递给了耶稣。后来当头巾还给她的时候,上面已经印上了耶稣的面影。

还有一块细麻布,上面也同样印有耶稣的图案。但是法国神学家兼历史学家谢瓦利埃对这块麻布的真伪进行考察时,从罗马教皇的档案里发现了一份写于1389年的文件。文件说这块麻布上的图案,其实只是一个画家的作品。这件事传开后,都灵裹尸布的真实性便被大打折扣。大家普遍认为裹尸布大概也同样出自某个画家的手笔,所以被视为伪造的圣物。第三种猜测是这是一块耶稣裹尸布。对此,历史上人们进行了至少四次鉴定。都灵裹尸布的故事到这里本该结束了。可是到了1889年,由于技术的进步,有关都灵裹尸布真伪性的争论再次被科学家搬了出来,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鉴定实验。

当时,研究者对都灵裹尸布进行了拍照。医学家对照片底片进行研究之后首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发现,底片上的人脸与现代解剖发现非常吻合,即人的左右两边脸颊,存在细微的不对称性。通俗一点儿说,就是都灵裹尸布上所呈现的人脸两边,相貌特征不完全一致。医学家指出,中世纪的画家不可能注意到这个解剖特征。

紧接着,画家们开始发言了。他们说,如果把人脸视为“正像”,那么它印在麻布上的印痕就是一种“负像”,如同照相底片上的“负像”。在照相机没有产生的年代,画家只有依靠自已的想象,才能画出呈现“负像”效果的作品来。可是,画家们面对模特原型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后发现,无论水平多高超的画家,都没办法把一张人脸通过想象转换成底片上的那种负像,然后再把它画下来。

医学家和画家的实验只是否认了都灵裹尸布由画家伪造的可能,但是围绕裹尸布的疑问仍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其中,麻布为什么会几乎不加变形地印上尸体的印痕,成为学者新的疑点。巴黎的维格农教授成为第一个以实验方法研究裹尸布上尸体印痕的学者。他把一块麻布喷上芦荟汁,然后紧紧包裹到尸体上面,结果发现印痕存在严重的变形。

在维格农教授之后,意大利法医学家重复了他的实验。这一次,他们首先翻阅了《圣经》,在里面找到这样一段记载:“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尸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约翰福音》第19章第39—40节)。

接着,法医学家严格按照《圣经》上介绍的办法,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弄明白了:如果想在麻布上印出不变形的尸体印痕,必须先在尸体上撒粉,尸布也要先在香油中浸润。

两次鉴定之后,都灵裹尸布曾是某具尸体的裹尸布,这一点基本不再有人怀疑。但是,它究竟是不是真的包裹过耶稣的尸体,却仍没有人敢轻易下结论。

考古学家反复阅读《圣经》,同时与裹尸布印痕加以对比,终于又澄清了以下一些事实。

首先,裹尸布上的印痕显示,死者脸部有好几处肿块,可能是被打伤的结果。搞清楚这点,再来对照一下《圣经》的记载,其中《马太福音》第26章说:“他们(指押解耶稣赴刑场的罗马士兵)就吐唾沫在他脸上,用拳头打他,也有用手掌打他的。”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耶稣在被钉上十字架前,曾受过肉体上的折磨,而且许多伤口呈现在脸部。

此外,《约翰福音》第19章第34节还说:“……有一个兵拿枪扎他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而都灵裹尸布的印痕也显示,尸体临死前,其右侧胸部受过伤。

最后,都灵裹尸。布所包裹的那具尸体,手腕上明显带有被铁钉贯穿的痕迹,这是受害人被钉上十字架的必然结果。

所有这些都似乎告诉人们,即使都灵裹尸布没有包裹过耶稣,至少它所包裹的那个男子,确实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

又有科学家对裹尸布的制成年代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编织裹尸布所用的麻布,其原材料是亚麻,而且收割时间确实是耶稣生活的年代。这样一来,都灵裹尸布与耶稣的关系,仿佛一下子被拉近了。

在一次检查中,项目负责人、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教授吉约里·凡蒂发现,在都灵裹尸布的背面似乎有一个微弱图案,于是他和助手综合利用多项先进技术,最终在裹尸布上发现了一张比以往更为清晰的男子面孔。然后,吉约里·凡蒂把这张影像进行三维立体处理,终于为都灵裹尸布的主人画出新的“标准像”来。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nzdy.com/263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