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域多姿多彩的热带海洋旅游资源

5.充满生机的生物景观

(1)陆地生物景观

南海周边的大片陆地以热带雨林、季雨林为主,具有与中高纬度截然不同的生物景观,尤以海南热带雨林更具区域优势,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海南热带雨林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并称为全球保存最完好的三大热带雨林。其中五指山保护区有8种典型的热带植被类型,包括:热带低地湿润雨林、热带沟谷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半落叶阔叶林、热带亚高山矮林、热带山顶苔藓矮林、热带高山灌丛以及草地。海南的热带雨林景观具有原生、纯朴、雄伟、神奇的特点,雨林中常见老茎生花、绞杀、空中花篮、高板根、藤本攀附、根包石等自然奇观。

海南热带雨林植物茂盛,物种丰富,维管束植物约占全国总数的1/7,有4000多种,其中600多种为海南所特有。有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植物桫椤,世界上最毒的植物之一——见血封喉,形态各异的面包树、腊肠树、吊瓜树、水生植物王莲等。繁茂的热带雨林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320种陆生野生动物中,有7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霸王岭的海南黑冠长臂猿比“国宝”大熊猫还珍贵、濒危;海南坡鹿与大熊猫、金丝猴一样,都是国家一级珍稀动物;海南尖峰岭生长的蝴蝶品种,比“蝴蝶王国”台湾岛还多100多种。

独特的海南热带雨林奇景以原生态自然环境和原生态人文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往探奇、休闲、养生、度假。

(2)海岸带生物景观

红树林发育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的潮间带适于红树林发育和生长,随着海岸地貌的发育和红树林本身的作用,红树林常不断向海岸外缘扩展。红树林树冠巨大,宛若一道海滩上的绿色长城,又像一个海滩上的忠实卫士,保护着海滩免遭侵蚀,因此,红树林又有“海上长城”“海滩卫士”等美名。

红树林因树皮含有丹宁成分,呈现橘红色或血红色而得名,是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红树林具有多种多样的根系,如呈弯曲拱形的支柱根,宛若木板一样环绕生长的板状根,侧根上生长出来的呼吸根等。红树林的种类很多,各种红树规模大小、枝干叶冠又不一样,各有特色;加上红树林特有的胎生现象等,都使得红树林海滩与其他所有海滩相比,具有独特而迷人的风光。

世界红树林海滩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沿海地区。赤道地区的红树林高达30米,组成的种类也最复杂,并表现出某些陆生热带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林内出现藤本和附生植物等。中国海南岛红树林种类较多,发育较好,高可达10多米。其中东寨港红树林自然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第一个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被称为中国最美海岸。

(3)水下生物景观

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将近五亿年前就出现了。珊瑚个头很小,往往只有几毫米,体态玲珑,色泽美丽,十分娇气,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保持在22℃-28℃的水域,且水质必须洁净、透明度高,阳光照射充足,退潮时不能长时间暴露在水面之上,只有满足这些苛刻条件,珊瑚虫才能繁茂生长。

珊瑚虫的形态就像一朵朵柔嫩的“小花”,顶端由一圈圈的触手构成,如同花瓣,而圆筒般的柱部则好比花的房子。在海中,活的珊瑚绚丽多姿,有红有绿,有黄有灰,彼此交错,可谓色彩斑斓。珊瑚五彩缤纷,千姿百态,随波摇曳在神秘的海底,间或有艳丽的小鱼穿梭其中,形成一幅多姿多彩的海底图画。

珊瑚虫吸收溶解在海水中的碳酸钙,用来制造自己的骨骼。珊瑚虫死后遗留下来的骨骼形成一般所见的白色珊瑚,大量珊瑚堆积建造成珊瑚礁。

岸礁、堡礁和环礁是珊瑚礁三大基本类型。岸礁,以珊瑚礁贴岸分布为其特征。台湾沿海和澎湖列岛诸岛上均可见到。岸礁好像是一朵花边镶嵌在岛的四周,故岸礁有裙礁的别名。堡礁,又称离岸礁,以珊瑚礁与岸边隔以浅水海域——澙湖为其特征。澎湖列岛属堡礁。不过,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最为著名。堡礁由五彩斑斓的彩色珊瑚组成,造型千姿百态,扇形的、鹿角形的、树枝形的、蘑菇形的,巧夺天工。从空中俯瞰,堡礁宛若一朵朵绚丽的鲜花,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尽情绽放。环礁,是一种环状珊瑚礁,环礁之中,即为澙湖。中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最大的环礁。

珊瑚礁是地球最美的装饰品,像一颗闪着天蓝、靛蓝、蔚蓝和纯白色光芒的明珠,美妙绝伦,明艳照人。从上空俯瞰,礁岛宛如一颗颗碧绿的翡翠,熠熠生辉,而若隐若现的礁顶如艳丽花朵,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怒放。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nzdy.com/113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