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姿多彩的岛礁
南海诸岛包括数百个由珊瑚礁构成的岛、礁、滩、沙和暗沙。依据位置不同分为4大群岛:东沙群岛由东沙岛和附近几个珊瑚暗礁、暗滩组成;西沙群岛由30多个沙岛、礁岛、沙洲和礁滩组成,以沙岛为主;中沙群岛由20多个暗沙和暗滩组成,一般距海面10-20米,大多尚未露出水面;南沙群岛由200多座沙岛、礁岛、沙洲、礁滩等组成,其中曾母暗沙是中国领土的最南端。南海诸岛地处热带,多数岛屿气温年变化极小,终年皆夏。年均温在25℃以上,最冷月均温20℃以上。年降水量高于1400毫米,风大,蒸发快。
(1)东沙群岛
东沙岛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岛形如马蹄,东西长约2800米,宽865米,陆地面积约1.74平方公里,内海(泻湖)面积约0.64平方公里,为珊瑚礁堆积而成。全岛周围10-15海里为礁盘区。东沙共有三个珊瑚环礁,即东沙环礁、南卫滩环礁及北卫滩环礁,东沙岛与南、北卫滩相距约80公里。
东沙岛地处热带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年平均气温25.3℃,12月最低平均气温22.2℃;最高温为6月,平均气温为29.5℃。5月、6月为梅雨期,7月、8月有台风。夏季平均气温摄氏28.5℃,雨水充沛;冬季平均气温20℃度,较少下雨。
岛上主要植被为热带灌丛,以蔓性爬藤植物及矮小灌木为主,有桑树、麻风桐及野菠萝等,平均高度约5米,形成自然林荫,植被良好。
(2)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位于海南岛东南方。西沙群岛从东北向西南方向伸展,在长250公里、宽约150公里的海域里,由45座岛、洲、礁、沙滩组成。西沙群岛岛屿的东面为宜德群岛,由北岛、石岛和永兴岛等7个岛屿组成;西面是永乐群岛,由金银、中建、珊瑚等8个岛屿组成。西沙群岛除了这些露出海面的岛屿沙洲以外,还有10多个暗礁暗滩。在这些岛礁中,面积最大的永兴岛为2.1平方公里,仅次的东岛为1.6平方公里,中建岛为1.20平方公里,其余的都在0.4平方公里以下;海拔最高的石岛为13米,其余在9米以下,一般为1-5米。西沙群岛像珍珠般浮在绿波万顷的南海上。
西沙群岛地处热带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湿润,但无酷暑。以永兴岛为例,极端高温34.9℃,极端低温15.3℃,年平均气温26.5℃。年降雨量1505毫米。登上永兴岛,就如走进了一座热带植物园,这里热带植物丛生,四季繁茂。
(3)中沙群岛
中沙群岛主要部分由隐没在水中的3座暗沙、滩、礁、岛所组成。长约140公里,宽约60公里,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略呈椭圆形。包括南海海盆西侧的中沙大环礁、北侧的神狐暗沙、一统暗沙及耸立在深海盆上的宪法暗沙、中南暗沙、黄岩岛(民主礁)等。中沙群岛几乎全部隐没于海面之下,距海面约10-26米,只有黄岩岛南面露出了水面。风平浪静的季节,海水清澈、浅蓝、透明,水底彩色珊瑚在明朗的阳光下清晰可见,突起的礁盘四周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环型水下屏障,海水冲击向上翻腾,拍出一线延绵十公里的白浪,十分美丽。天气恶劣的季节,暗沙所在的海区的海面为暗沙所扰,波浪极大,海水显得高而乱,海水为微绿色到黑色;而深海则呈碧蓝色,极易分辨。
黄岩岛为海盆中的海山上覆珊瑚礁而成,位于中沙东侧,距滩礁约300公里,状似三角形,长约19公里,边缘陡峭,湖水色清,礁盘上分布有明显可见的石柱状珊瑚礁块,最高者称为“南岩”,高出海面约1.8米。
中沙群岛的岛礁虽然很少露出海面,但浅水处的面积巨大,海水清净,海温介于25℃-28℃之间,最适合各类海产繁殖生长。每逢1-4月,海面风浪不兴,海温趋暖,海水清澈之时,渔民们几艘、几十艘渔船成群结队前往中沙群岛垂钓名贵鱼类和捕捞海参、龙虾等。往返一趟十天半个月,就可满载而归。
(4)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岛礁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一椭圆形珊瑚礁群。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水域面积约82万平方公里,约占南海传统海域面积的2/5。南沙群岛由550多个岛、洲、礁、沙、滩组成,但露出海面的约占1/5,其中有11个岛屿,5个沙洲,20个礁是露出水面的。周边自西、南、东依次毗邻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岛屿陆地总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主要岛屿有太平岛、南威岛、中业岛、郑和群礁、万安滩和曾母暗沙等,其中面积最大的太平岛也只有0.43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的鸿庥岛仅也只有6米。
南沙群岛地处低纬度,南部距离赤道更近,气候终年高温,四时皆夏。以太平岛为例,年平均气温27.9℃。一年中气温变化很小,最热的4月、5月为29.0℃,最冷的1月为26.8℃。年降雨量为1842毫米,雨季达7个月。与其他几个群岛相比,南沙群岛受台风影响稍小。因为来自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台风和在西沙群岛、中沙群岛附近海面形成的台风,受热带海洋气流的牵引和受地球自转的影响,一般是向西、西北方向移动,台风中心较少直接侵袭南沙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