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位于美国最北部,它的北部已进入北极圈,东部与加拿大相邻,西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遥遥相望。1964年3月27日17时36分13秒,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8.5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安科雷奇市东约120公里的海边,震源深度约20公里。震级为里氏8.4级(一说为里氏9.2级),死亡178人,经济损失约5亿美元,是北美洲及北半球有史以来最大范围的地震。地震伴随着大范围的垂直错动,范围达44~52万平方公里。主要的隆起区在科迪亚克岛南部至威廉王子海峡一带,垂直错动的幅度抬升达11.5米,下降达2.3米。
由于阿拉斯加州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因此是美国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州。平均每年都有一次7级地震,每14年都有一次8级或以上级别的地震。发生在1957年3月9日、1964年3月28日和1965年2月4日的三次大地震分别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八大最强烈地震”中名列第三、第二和第六位,也是北半球发生的最大的三次地震。
地震毁坏民用楼房215幢,商用楼房157幢,有好几幢大楼直接被夷为平地,高层或占地较广的建筑物几乎均受到破坏。在地震灾害中,沙层液化(即沙层流动)引起的破坏最严重。比如安科雷奇市的最大灾害来自4个大滑坡。滑坡发生的原因是该市地下18米处有一薄沙层。最大的一个滑坡体长2400米,宽180~360米,这个滑坡由20米高的悬崖上滑来,滑出约150米,滑坡的端部伸入海中,至少有70家房屋毁于此滑坡。未受滑坡灾害的街道,也产生了与滑坡边缘平行的地裂缝,加重了房屋的震害。安科雷奇中学也遭受严重的破坏。此外,自来水干线、煤气、下水道、电话线和电力系统都遭破坏。
地震是太平洋板块沿阿留申海沟向阿拉斯加之下俯冲而形成的。地震发生后约15秒钟,安科雷奇市市民就感到了强烈的地面振动,并持续半分钟。震源深度在地下25~40公里之间,破坏面积13万平方公里,出现地面变形的范围超过26万平方公里。有感半径达1500公里,有感面积130万平方公里。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省等地都有强烈震感。大地震还引发了至少十二次余震以及冰崩、山崩、海啸和泥喷,其中一次余震的震级达到了7.3级。
在震中以东72公里处的瓦尔迪兹镇是建筑在罗比川三角洲的松软地基上的港口,居民约500余人(渔季时增加约一倍)。地震时三角洲前缘水下地基出现巨型滑塌,码头及邻近沿岸地区被袭卷一空。距海稍远的内陆地区,地震时处处尘土满天,地面翻腾仿佛海洋一般,裂口时张时合,地裂缝纵横交错,有的裂缝宽达1.8米,长75米,深1.2米,民房和许多商店因有地裂缝穿过,墙基动摇,导致房屋倒塌,高压电线火花四溅。全镇的各种设施和建筑物几乎一半泡在海水中。地震后,只得在距原镇区6公里以外地基较坚实的地方重建新镇。
在1964年阿拉斯加8.5级大地震之后,美国开始重视并逐渐加强地震预测研究。1965年,普雷斯(Press)等人提出了地震预测和防止地震灾害研究10年计划。197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减轻地震灾害法案”,把地震预测工作列为美国政府地震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