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迈火山,位于阿拉斯加半岛和大陆相连部位的东侧。它是一座安山岩质成层火山,海拔2047米,基盘为侏罗系沉积岩构成的北东向背斜。1912年6月,是一个灾难性的日子,卡特迈火山的爆发创下了北美洲火山喷发史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6月6日晨至8日午夜,火山喷出7立方千米的火山碎屑物,当万烟谷的爆炸活动结束时,卡特迈火山的顶部形成了一个直径约3千米、深约1200米的破火山口。
火山爆发,“万烟齐发”
1912年6月6日,沉睡了很久的卡特迈火山在这一天复活,山顶炸崩塌陷,形成了一个破火山口。山口下方新生了一座名叫诺瓦拉普塔的火山,裂口汹涌喷浆,熔岩如瀑布倾泻。熔岩奔流24千米,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山谷,瞬间将沿途树木全部冲倒并烤为焦炭。上百米厚的堆积物覆于谷底温泉区,热泉冲出覆盖层夺孔而出,形成了“万烟齐发”的壮阔景观。
这次爆发总喷出物290亿立方米,相当138条巴拿马运河的开挖量。烟云进入同温层,遮住阳光,使当年夏季北温带太阳辐射量减少10%,气温明显下降。火山灰覆厚30厘米以上的地区达7800平方千米,有40多个山谷覆厚90一213米,如同月球一样,毫无生机。
破火口的形成部分是由于爆破作用,主要是由于火山口底部的塌陷,因为来自隐伏通道的安山岩浆与万烟谷之下的流纹岩浆相混合。火山体西北方的谷地被火山碎屑物覆盖,形成许多二次喷气孔,谷顶部的侧火山也同时活动。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口内形成高达60米的圆顶丘,喷出物为流纹岩及安山岩的条带状浮石。
爆发后的卡特迈火山
1912年卡特迈火山的强烈爆炸,声音之响传到了1200千米之外。与之相距约90千米的科迪亚克岛上落了足足两天两夜的火山灰,致使牧民们放牧的牛羊找不到草吃,甚至连山上的熊也找不到吃的东西,饿得跑下山来,掠食人们饲养的家畜。
火山爆发后的四年,一支科学考察队来到了这里,他们想看看爆炸后的卡特迈火山如今的样子。当考察队走进卡特迈火山东北的山谷中时,眼前的景色让见多识广的科学家们惊呆了。只见,火山仍旧烟雾弥漫,热气腾腾,吼声震耳,周围寸草不生,一片凌乱。仔细看会发现,火山周围地面上分布着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裂口,数不清的云雾般的烟雾从裂口中吼叫着喷涌而出,裂口附近的地面,呈现着鲜艳的色彩,而且地面是滚烫的。
经过科学家们不畏艰险的努力,他们得出了结论。这次卡特迈火山的猛烈爆炸,炸掉了火山的整个山顶,把火山口炸成了一个巨大的深坑,呈现在科学家面前的是一个绿色的湖泊。爆炸使得地表产生了许多长长的裂缝,喷出的各种碎屑等物,又落到地面,把裂缝松散地遮盖起来,大量的热气透过笼布与锅盖的空隙,冲天而起,就形成了考察队所看到的、无数股烟雾喷涌而出的烟谷奇观。成为人们常称的“万烟谷”。
将会持续喷发的烟雾
从火山周围地面裂缝中,喷出的烟雾都是卡特迈火山爆炸的余波。据估算,这里每秒钟要涌出2.3万立方米的水蒸气。另外,还喷出大量的酸性气体。其中,一年内要散布到大气中约125万吨盐酸,约20万吨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氢氟酸。假若这些强酸与大气降水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从天而降的酸雨。
在喷气口旁边呈现的各种鲜艳色彩,就是这些种类繁多的气体在高温条件下,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各类化合物。科学家认为,从万烟谷里不断冒烟的现象还会持续很多年,由此可知,产生的酸雨量将是十分惊人的。
破火山口知识概况
我们知道,1912年卡特迈火山的爆发,在山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那么什么是破火山口呢?所谓破火山口,是指在火山顶部的较大的圆形拗陷,其直径往往大于1英里。通常是岩浆回撤、火山自身塌陷时形成,或浅部岩浆囊喷发而形成的。大量岩浆的撤退可能是由于其构造支撑的丧失而造成的。破火山口主要是在火山喷发期间由于爆炸而挖掘出来的。
破火山口的面积大,直径通常达到数里甚至数十里;以往多认为破火山口的成因是由于猛烈的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但新的研究显示陷落才是主因。但无论火山的形状怎样,最初的形成原因全都是由喷发作用开始,但是大量喷发之后会导致火山锥下方空虚,引起火山锥顶陷落,进而使得火山口的范围更加扩增,这种说法叫“爆发陷落说”;另外还有少数破火山口可能是单纯因沉降作用而成的,在此沉降发生的前后并未伴随喷发作用。在沉降破火山口之中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称为锅状沉降。假若有一块接近圆形的岩块沉落陷入岩浆穴当中,使下方岩浆受到上方压力而沿圆形周围的裂隙垂直上升,冷却之后造成环状岩墙,因此锅状的火山口通常伴随着被蚀的环状岩墙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