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彗星的等离子体彗尾?

等离子体彗尾一般较直较长较细。但只从形态上看还是不够的,这与观测者所处的位置有关,比如,弯弯的一把刀,从侧面看是弯的,从刀背方向看是直的。所以确定彗尾是否是等离子体彗尾还要加上其他依据。等离子体彗尾是由离子气体组成,它的光谱有一些特殊的离子发射线。等离子体彗尾中含有一氧化碳离子( CO+ ),这种离子在蓝紫波段有很强的发射线,所以等离子体彗尾略带蓝色,在蓝敏底片上显得很突出。从马库斯彗星( 1957V )照片中可以看到直而细的等离子体彗尾和有许多精细结构,而且变化很大。

莫尔豪斯大彗星( 1908 Ⅲ)的等离子体彗尾的形状变化无常。这颗彗星是莫尔豪斯于 1908 年 月 日发现的。它于 12 月 25 日过近日点,近日距为 0.945 天文单位,轨道是双曲线,偏心率为 1.00069 。从图中可看出,这在不到 20 天内有非常大的变化,彗尾分成几支射线,还出现了结、扭节、云团,而且向外运动。

等离子体彗尾的中心轴,也叫“尾轴”,并不完全在从太阳到彗核中心联线的延伸线(向径)上,而是向彗星运动的反方向偏离一个不大的角度,称为“风差角”。这个角度是由于彗星的运动和太阳风的作用而产生的。 1970 年布兰德和海斯曾对 607 次等离子体彗尾照片测量了风差角,得出风差角的平均值为 4.7 °。而其中的逆行彗星的风差角要大些,平均值为 5.5 °,顺行彗星小些,平均值为 3.7 °。从顺行和逆行彗星风差角的差别,说明了太阳风不是径向流出的,而是在太阳自转方向上有速度分量。

等离子体彗尾常出现“断尾事件”,这一现象是引入注意的。早些时候的彗尾不再和彗头相连接,从“根上”断下来,接着又从彗头生出新彗尾,老彗尾和新彗尾都不停远离彗头。断尾后,新老彗尾的风差角往往不同,而且在断尾处有“节”的结构。在前面的莫尔豪斯彗星的照片上也可看到断尾和节。

等离子体彗尾还常出现许多“尾射线”或称“尾流”的物质束,其半宽为 2000 ~ 4000 千米,而典型的等离子体彗尾的总宽度为 10-1130 万千米,长度可达 亿千米到 个天文单位以上。

在 1910 年 月 日哈雷彗星的照片上可看到从彗头向后展开的许多彗尾射线。莫尔豪斯彗星的照片上也能看到很多射线。表明彗尾流是源自彗核而不是彗发。

观测表明,等离子体彗尾上的结和扭节有显著的运动和变化,有远离彗头的加速运动。典型的是从近彗头的约每秒 10 千米加速到远离彗头约每秒 250 千米。

等离子体彗尾的结构并不是匀称的,很“活动”。有很多“凝块”或“云”,有的还出现“螺旋”结构。

大体上说,等离子体彗尾的各种结构和现象都是和太阳风有关的。

等离子体彗尾一般是在彗星离太阳 ~ 1.5 天文单位才能观测到。但也有例外,赫马森彗星( 1961e )彗星在离太阳 个天文单位时就有很强的 CO+ 发射,在离太阳 2.5 天文单位就出现了螺旋结构。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nzdy.com/343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