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前期准备工作有哪些

科技论文历经论文选题、材料准备、结构设计、实验及结果分析等过程,可认为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接下来,可以着手进行科技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起草初稿和修改定稿,在正式开始科技论文的撰写之前,应该明确以下问题。

(1)文献查新

进一步查阅近期发表的文献,看是否有已经发表的论文与自己的研究成果十分接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影响论文的创新性,这个时候最好暂时放弃发表论文,仔细研究他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其中还有哪些不足,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做得更加深入、新颖之后再考虑发表。通过文献查询确定没有与自己研究成果相似的情况后,再开始动笔写论文,否则缺乏创新性的论文很难被接收,即使接收了也会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问题。

(2)确定合作作者

科学技术研究往往需要集体的合作才能完成,科技论文的选题往往来自于科研课题,因此科技论文往往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如果不在撰写论文之前确定好论文的作者以及署名的顺序,就会埋下日后纠纷的隐患。因此,在进行准备工作时,要计划好合作作者。如果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课题并撰写论文,则无须选择合作作者。如果有合作作者,则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分工,即确定由谁执笔、组织和协调,由谁负责整理材料,由谁负责数据的处理分析等任务,并且根据对论文贡献的大小来确定署名的顺序。

(3)确定投稿期刊

在确定了作者后,就要选定拟投稿的科技期刊。科技论文写作需要了解待选期刊的情况,包括期刊近几期发表的论文、征稿范围、主要栏目和常用格式等。如果撰写的科技论文与期刊的征稿范围、主要栏目不符,即便该期刊再好也不应该投稿,否则等待的只有退稿;如果论文与期刊已刊载的同类论文相比没有创新点,那么也不要投稿。只有论文符合期刊的征稿范围、主要栏目和排版要求,并且论文与已发表的同类论文相比有创新性,论文才有可能被该期刊录用。

上述对期刊的了解过程应该在文献检索阶段就进行,并贯穿科研工作的始终。因为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在评估期刊,确定期刊是否适合发表自己的论文,避免出现因为稿件不符合期刊征稿范围或主要栏目导致的退稿,耽搁了科研成果与同行的及时交流,错过最佳发表时间,甚至可能影响到研究成果(尤其是专利)优先权的获得。

在确定了投稿的期刊后,还需要认真阅读期刊的“投稿须知”或“作者须知”,咨询期刊的稿件发表周期,了解期刊发表稿件的准时性。

首先,有些期刊对论文的标题、中英文摘要、单位、插图和表格等会提出明确的要求,甚至对标题、插图和表格的字体字号等都会有明确的标注。所以在确定投稿的期刊后,一定要认真阅读期刊的“投稿须知”或“作者须知”,避免因为格式不符合期刊要求造成的退稿。

其次,不同的期刊发稿周期也不同。有的期刊影响因子高,但发稿周期长;有的期刊影响因子低,但发稿速度快;即便是影响因子相差无几的期刊,发稿的周期也往往不同。因此,论文作者应当了解期刊的稿件发表周期,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期刊,避免出现因为发稿周期过长造成损失。

最后,应该尽量远离出版周期不稳定、经常脱期出版的期刊。因为这样的期刊往往会失去稳定的读者群,并且影响力也大打折扣。在选择期刊时应该了解该刊是否准时出版,尽量选择连续、稳定、坚持出版的期刊。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nzdy.com/322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