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研究的非科学性:支持经络研究者声称的进展

经络研究的非科学性:支持经络研究者声称的进展

表面看来,最近二十多年经络研究采用的方法显得非常接近科学,它们采用了很多现代科学的测量手段试图去证实经络的存在。以下我们汇总了支持经络的研究者声称的进展:

1.电激发的机械探测法:隐性循经感传线(LPSC)

在受试者的古典经脉线的井穴(脚趾趾端的第一个穴位)上放置一个小电极(剌激电极),再把另一个大电极放在对侧小腿的脚踝部。通上微弱的脉冲电,受试者在井穴处就有麻的感觉。这时用尖头的小橡皮锤在受试者的皮肤上沿古典经脉垂直方向叩击,当受试者有酸麻胀的感觉,说明这是一个高敏感点。研究者用红笔在这些点上做上标记,如此反复实验,当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后,经络研究者发现,它正好与古典经络图上的经络的分布相吻合。这条敏感线被命名为隐性循经感传线(LPSC)。

2.皮肤电阻抗测试法:经络的低电阻特性循经低阻线(LIP)

使用电阻测定仪,测试电源为低频脉冲电源。电源的两个电极是控测电极和参考电极。参考电极拿在受试者手上,研究者用探测电极对古典经脉线沿垂直方向进行扫描,于是发现当探测电极触及受试者的经脉线时,电阻会突然下降,这是一个低电阻点,称为循经低阻点(LIP),在受试者身上用绿点表示。当把所有低电阻点连成一条线时,它正好和古典经脉线一致,并且和电激发机械探测法测出的红点连线重合在一起。

3.叩击声音探测法:经络的高振动声特性循经高振动线(PAP)

使用尖头小橡皮锤和医用听诊器,在受试者身上沿古典经脉线进行垂直叩击,叩击的力量要均匀。你会发现每当小锤叩击到经脉线上时,就会听到一个音量加大、高亢洪亮、如叩击在空洞地方那种空空的声音,把它叫作经络的高振动声,把这些点叫作高振动声点,并用蓝点标记。待把所有蓝色振动点连成一线时,恰好又和前面的红色、绿色的测试线重合在一起。

4.同位素测试法

采用在穴位上注入P32观察到所测12条示踪轨迹与古典经脉线基本一致。近年来采用高锝酸钠注入穴位,用大视野数字照相机记录。观察到:

(1)四肢部可迁移30cm—110cm,轨迹主要位于皮下。

(2)移行速度3.5cm/s—76cm/s,在非穴位注射则有淤积。

(3)在活体观察与淋巴和神经干无直接关系,但与血管关系密切。

(4)在四肢部的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基本循古典记载走完全程。仅大肠经和心包经有一定变异。

5.光检测法

(1)体表超弱冷光检测:以体表超冷光信号为指标,观察到高发光点基本循十四经分布。某些患者在不同经穴发光有不对称变化,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异。

(2)红外成像法检测:一切物体温度高于-273.15 C时,它内部的分子就会因热运动而向空间放射红外线。用高灵敏度的探测器通过荧光屏或拍照可以出现亮带和暗带,其显示的路线与古典经络相符,而不同于神经和淋巴。CO 和O 分压的测定,H 、Ca 2+ 离子的测定。近年来有些学者还进行了人体经络体表循行线二氧化碳呼出量特性的研究,发现经线上二氧化碳呼出量(RCO )高于经线外。并且从井穴向合穴不断增大。还有人测查了经穴非经穴H 、Ca 2+ 离子变化。

(3)针效阻滞定位检测:利用针刺时出现的循经感传经压迫可以出现阻滞的特性,测出一系列的阳性阻滞点,将这些阳性阻滞点连接起来即绘成一条轨迹,此轨迹基本与古典记载相吻合。这是一种应用于临床的检测。

经络研究者把依据敏感性、低电阻性和高振动声的特点测定出来的经脉线叫作实验经脉线,它只有1毫米宽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终身不变的。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nzdy.com/278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