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在数学所的日子里

第二天下班后,李书记如约而至,从很远的地方一眼就看出有个身影站在宿舍楼下。他加快了脚步,看见陈景润正朝这方向张望呢!

“李书记,你来了,我们上楼吧!”陈景润上前握住李书记的手,高兴地说。

李书记跟随陈景润上了楼,一进陈景润的宿舍,李书记不禁惊呆了。

这间宿舍又窄小又黑暗,屋里很潮湿,东西很杂乱。有一个大烟囱还从这屋里穿过,占去了房间不少地方,使原本窄小的房间显得更加拥挤不堪。宿舍里很暗,窗子被一层层报纸糊得很严实。

李书记知道,这房间肯定已被陈景润打扫过了,但由于条件本来太差了,仍是不太整洁。

陈景润看见李书记盯着他的房间发愣。他不好意思地招呼道:“对不起,李书记,实在没办法,宿舍太乱了。您坐在床上吧。”

李书记看看宿舍里连一只凳子也没有,便来到床边坐下,他看了看,床上的床单倒是干净的,便说:“你的床上还是挺干净的嘛!”

陈景润一听这话,苦笑着说:“这床单是我特意去街上买的。说实在的,您来这里看我,我很高兴。”

“我应当早些就来看你啊!怎么你没有电灯?”李书记询问道。

“我不要灯,要灯反而更麻烦,这栋楼不少人家使用电炉子,电压一超负荷就会烧坏线路。电工一来查修就要花费不少时间。为了他们少来打扰我,我不想安电灯。这样我工作时间就会长一些。”陈景润忙解释道。

“这样一来,你可就遭罪了,眼睛可要熬坏了,都近视了吧?身体怎么样?”李书记又问道。

“时间一长,我也就习惯了。我身体一直不好,经常有病,你看,那儿有药,我每天都要吃药。”陈景润指指窗户下面的暖气片。

李书记抬眼看去,见暖气片上放着一只饭盒,还有一堆药瓶,两只暖瓶。旁边,紧挨着暖气片是几个麻袋,麻袋里面有一摞摞稿纸露出来。

“你的桌子呢?”

“瞧,这就凑合了,”陈景润随手把新床单连同褥子一起翻了起来,霹出床板。

李书记的眉头皱紧了,他又指着破了的窗纱问:“你不怕蚊虫叮吗?怎么不用蚊帐呢?”

“晚上我又不开电灯,蚊虫很少能够进来。到了夏天,我尽量不在宿舍里呆着。

听完陈景润的诉说,李书记的心里很不平静。在著名的国家科学院里,一个科学家竟然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生活和工作,这简直是在糟踏科学,糟踏人才啊!可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科学家却依然无怨无悔地工作着,向着科学的高峰顽强地攀登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拥有这样的科学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呢?

想到这里,李书记站起身来,以坚定的语气对陈景润说:“陈景润,你受苦了,你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尽快帮你解决。给你接上电线,装上电灯,再给你桌子和书架。”

陈景润一听这话,赶忙说道:“不用麻烦了,我不用,我不用。”

“不,我们再也不能让你在这种条件下工作了。请相信组织会为你着想的。”说完,李书记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让自己激动的心情稍稍平复,又坐下来和陈景润推心置腹地谈论起来。他们从国内的形势到个人的经历,从数学所的情况到陈景润正在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他们无话不谈,就像分别多年的老朋友一样谈得很晚很晚。最后,李书记站起身来,他握着陈景润的手,叮咛着说:“要注意身体啊!整天忙工作没有一个好身体可吃不消啊;平常要注意休息,要知道,休息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工作。”李书记说完,便向陈景润告辞。

陈景润把李书记送到楼下,望着李书记远去的身影,这个坚强的汉子的眼睛不禁有些模糊了。这几年,在这房间里,很少有人来过,更没有哪一个知心的人能跟他像老朋友一样这样心对心地谈过。虽然他整日整夜埋头钻研着神秘的哥德巴赫猜想,但有时他又是多么寂寞和孤独啊!这位新来的李书记,却是如此关心他,如此关心他为之奋斗的哥德巴赫猜想,这能不叫他十分激动吗?

过了几天,陈景润房中的电灯装上了,桌子、凳子也都安放好了。他从此可以更安心地工作了,他比以往更加用功和刻苦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简单证明轮廓逐渐清楚起来,他为此感到欣喜。

但是,此时有人说闲话了。他们传播陈景润已经做完了论文但现在有意不发表,是在等恢复稿费后再交出来。听到这个传言,陈景润感到很苦闷,也很气愤。其实他此时已经到了攻关的关键时刻,渡过这一关,论文就基本上完成了。他一心只想简化证明步骤,总觉得拿不出好的成果,对不住党和祖国,也对不住关心和支持自己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至于什么稿费,陈景润才不去想这些无聊的问题呢?

这种传言和陈景润的不安心情被李书记获知了。李书记找到陈景润,安慰他不要听信这些谣言,组织上也是相信他的,希望他不要受其影响,仍然要安心工作,争取早日把成果拿出来,大家都在等着这个好消息呢。听了李书记的这一番话,陈景润不安的心情慢慢烟消云散了,他激动地对李书记说:“谢谢李书记这么信任我,我一定努力工作,争取把哥德巴赫猜想的简单证明早些搞出来,”李书记点了点头,看着陈景润满是认真的表情,笑了。

对于这一段工作的情形,陈景润曾这样描述过:我的成果又必须表现在这样的一篇记文中,虽然是专业性质的论文,文字是比较简单的;尽管是相对严密的,又必须是绝对精确的。若干地方就是属于哲学领域的了。所以我考虑了又考虑,计算了又计算,核对了又核对,改了又改,改个没完。我不记得我改了多少遍?科学的态度应当是最严格的,必须是最严格的。”

“我知道我的病早已严重起来了,已经病入膏盲了。细菌在吞噬着我的肺腑内脏,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体确实是支持不了啦!唯独我的脑海是异常地活跃,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来。我不能停止。”

我们的数学家陈景润就是这样不屈不挠地同病魔做着最艰苦的抗争,他以最严格的科学态度对待着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他已把自己的生命完全献给了党和人民,献给了他所致力的崇高科学事业。他心里装着哥德巴赫猜想,对于自己的一切,他一丝一毫也没有考虑过。冬去春来,一年一度的春节就在眼前了,然而外面的热闹是与陈景润无关的,他关起门来一个人躲在宿舍里忘我地工作。宿舍楼外面的喧闹声使陈景润知道春节正一天一天到来,但春节到底是哪天,他没有问过别人,也从来没上街去买点年货,他一心一意地紧张地进行着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工作。

大年初一的那天早晨,陈景润正想下楼去吃早饭,刚到楼梯口,他发现有一群人正看说有笑地往楼上走来。这是干什么的呢?还没等他细看,就听见有人大声叫他的名字。

陈景润看见了,那是周大姐,后面还有李书记及一大群人。

“你们这是干什么来了?”陈景润不解地问。

“今天不是初一吗?大家来看你来了。”周大姐爽朗地回答,又紧接着问:“现在还经常吃药吗?身体有所好转没有?需不需组织上帮助解决一些困难?”

陈景润不禁用手摸了摸头,苦笑着说:“原来今天就是春节,我全都给忘了,我说外面怎么那么热闹呢?我这阵子身体还可以。”

这时,大家一起围上来,向陈景润问好,祝贺新年。

陈景润一时忙不过来了。他一边忙着回答大家的问话,一边和大家一一握手。“谢谢你们,谢谢大家都来看我。”陈景润十分激动,一股细细的暖流悄悄注入在他的心田,热乎乎的。

“别让大家都在这儿站着啊,招呼大家进屋去坐一会儿。”李书记笑着示意陈景润要大家都进屋。

“宿舍里太乱,我没时间收拾,实在对不起,大家就别进去了。”陈景润不好意思地阻拦道。

“那么,我们也就不难为你了。这些水果你拿回去吧,这是大家的一点心意,希望你多保重身体,早日把成果拿出来,到时我们再到你这儿来坐客,怎么样?”周大姐笑着解了陈景润的围。

“水果我不要,大家的心意我领了。”陈景润坚持不收水果。

“别客气了,收下吧,要不让大家先走,咱俩去你屋好好再聊一聊。”李书记硬是帮周大姐把水果袋塞在陈景润的手里。

陈景润没有办法,只好收下。“李书记,你快去忙去吧!你也别进来了,我们以后再好好聊聊。”他也谢绝了李书记的要求。

“那好,这几天你好好休息一下,也该放松放松了,不能一根弦天天绷着啊!身体可是本钱啊!我们就告辞了,再到其他同志家去看看。”

陈景润把大家送下楼。看着大家远去了,他愣了好一会儿,才又会回到宿舍。他的心里此时暖融融的。

一连好几天,陈景润夜以继日地奋战着。一股难以阻挡的巨大力量,正在推动着他向着科学高峰做着最后的冲刺。—条新的证明途径在他的头脑中越来越明朗了。终于,他找到了一种简明的解析方法,并把整个的证明过程,写成了一篇震惊世界的论文:《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

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陈景润兴冲冲地走进王元老师的办公室,交给他自己为之奋斗多年的成果。全文只有二十多页,大大简化和改进了原来的证明。

王元老师怀着极大的兴趣,聚精会神地听陈景润一连讲了3天,不放过一个细节。听完后,王元老师召集所有研究员,对陈景润及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说:“陈景润不仅研究成果领先,而且在论证方法上也有突出的创造性。”

他还说:“咱们在数学领域干了这么多年,真正领先的成果不很多。陈景润在这个问题上是花了功夫的,国内外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办法已经不多了,他把‘油水’都挤干了!他的高度创造性与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

过了几天,王元老师立即把陈景润的成果向华罗庚教授做了汇报。华老高兴地笑了,他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篇不寻常的论文在1973年第2期《中国科学》上发表了。

论文发表之后,立即在国内外数学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世界著名数学家哈伯斯坦和李希特两人合作此时正刚刚完成一本名为《筛法》的数学著作,原写了十章,早已脱稿准备付印。得知陈景润的研究成果后,两位数学家如获至宝,立即通知印刷厂暂缓出书,决定要为陈景润新发现的这一定理,另外补写一章,定名为“陈氏定理”。在该书的序言中,他们这样写道:“‘陈氏定理’构成了筛法理论的光辉顶峰!”

美国科学院副院长在率领科学代表团访问我国回去后,于1979年美国数学会通告期刊载文说:“在中国数学所,华罗庚的一批学生,在解析数论方面作出了出色的成绩。近年来,那里所得到的杰出成果是陈景润的定理。这个定理是当代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方面最好的成果。”

美国著名数学家外尔认为陈景润的研究成果已经达到了数学的顶峰,并感慨地说:“陈景润的工作现在好像在喜马拉雅山的顶峰上行走,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

“你移动了群山!”一位美国数学家在给陈景润的祝贺信中赞叹地写道。

“陈氏定理”,这条绚烂多姿的彩虹,凝结了陈景润十多年的心血,而今它终于骄傲地横贯在国际数学界碧澄的蓝空之中。它以光辉艳丽的色彩,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瞩目。

陈景润,这一普通中国青年的名字,如一颗冉冉上升的希望之星,闪耀在群星璀璨的数学领空里。

陈景润,这一曾被讥讽为丑小鸭的新中国年轻的数学家,怀抱着满腔的夙愿,历尽种种挫折和坎坷,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难能可贵的勇气,不屈不挠地沿着那风沙弥漫的峻峭绝壁,向层峦叠嶂的世界数学险峰攀登着,他要亲手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光芒四射的明珠。

他已到达了顶峰。他仍在艰苦不懈地努力。

陈景润——一个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人!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nzdy.com/141.html
返回顶部